世人皆言北上杭,厚重少文粤港澳。
2017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长官任命仪式上,我国总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未来定位及发展的一段话,又一次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高度。尽管如此,作为中国倾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产业与国内知名旅游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的核心地位,其文旅产业发展一直备受瞩目,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一经公布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1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台办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答记者问,众多行内人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魏翔教授在谈及此次《规划》时指出,“当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搞’上去以后,深圳、广州等城市也一直想把文化方面‘做’上去。但是从全国层面来看,大湾区的文化产品依然不够突出。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腾笼换鸟升级的过程中,文旅产业如何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做出了新的回答。”
《规划》明确,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规划》设置11个专栏36个项目,通过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开展青少年交流重点项目、重点艺术交流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展会项目、文化协同发展平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旅游项目,推进滨海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完善旅游资源推介平台,深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和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不断巩固文化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然而,一个目的地外来游客的多寡,与本地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密切相关,可进入性由政策主导,而这个地区本身的吸引力则是先决条件。那么,粤港澳大湾区是否具备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华侨城集团战略规划部高级经理赵晋良也在接受新旅界记者采访时作出了回答,“大湾区旅游资源较之内地和海外有着相当的独特性:香港是购物天堂,中西文化荟萃、传统现代交融,山海间大都会气象万千;澳门是博彩业驱动的世界娱乐之都,地道美食、南欧风貌令人赏心悦目;珠三角9市粤文化自成一派、多姿多彩,改革开放成就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意义鲜明,主题公园参差多态、魅力十足。湾区城市的这些特色系由历史形成,无可替代。此次《规划》再次强调要‘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这种通过多层次的互动走向文旅融合的模式,体现了新格局下‘旅游双循环’的地位。”
根据这些业内人士的解读,不难看出,领取了“专属大礼包”的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既有文化基础,亦有时代机遇。
“旅游一体化”凝聚新合力
文旅产业的核心在于流量,要推动其快速发展,连接至关重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旅游通道之间的连接成了目前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强调以“优势互补,区域协同”为原则,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融合:制定目标,明确大湾区旅游发展方向;搞好基建,协同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用好政策,大力推动出入境口岸联检制度;联合推广,共同包装大湾区整体形象;数据共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专业化旅游人才培育体系;产品融合,共推大湾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
如果把这些方面的措施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大湾区旅游一体化”,此次《规划》的出台有望加速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的到来。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了三地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而言是一个利好。由于疫情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出入境旅游受到抑制。短期内可能会聚焦于国内消费或国内旅游。但是从它的既定导向和全球布局而言,它的旅游客源还是面向全世界的。从长期发展出发,其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水平亦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关键。”
赵晋良则指出,“我认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的一个着眼点在于‘如何树立大湾区旅游概念,塑造外界对大湾区的一体化认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很少会像业内人士一样去主动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什么,香港、澳门、内地、海外的民众认识大湾区的方式和渠道也各不相同。针对这一点,本次《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推介平台’,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活动,强化外界的大湾区概念。”
“人文+休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IP
一个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亦是任何区域经济重要组成之一。
(全球主题公园集团TOP10图片来源:TEA/AECOM全球主题公园报告)
当这个区域人口足够多,消费能力足够强,便会催生许多新的旅游业态的出现。从全球范围内的湾区规划发展来看均是如此,最直接表现经济这个无形体的形式就是湾区内的文化产业氛围,如果说经济是硬基础,那么文化产业就是软实力。
例如,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的标志性城市是深圳。在2019年全球前十大主题公园集团排名中,华侨城集团进入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三强,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也进入了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十强,而这三家企业均发源于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时间而积淀的历史文化、人文艺术,成就了它的人文价值。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有力的文旅产业融合,便是湾区软实力的精彩展现。
“文化、旅游两张皮是很多地区都存在的大问题,粤港澳大湾区也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和突破”,魏翔指出,“此次《规划》的提出,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要打好自己的‘优势牌’,打造‘人文+休闲湾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实现独树一帜,一木成林的优势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要“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并提出要以‘开放互鉴,共建共享’为原则,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构建休闲湾区”。这充分体现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首要目标。
以“人文”为根,提升目的地内涵
文化内涵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文旅产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云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苏杭的“人间天堂”……这些地域的文化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名片”。
此次《规划》提出一大重点是——构建人文湾区,与此同时,各个城市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文旅产业。针对这一点,《规划》作出了详细的指示,例如:支持香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支持广州发展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扶持珠海、佛山文化演艺产业成长;支持东莞与中山发展出口导向型文化制造业;支持江门、肇庆和惠州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
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提升也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大亮点,尤其强调要“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与此同时,还设立专栏开设3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重点项目,这一点在之前的旅游规划当中是很少凸显和体现的。
以“休闲”为桥,支撑文旅产业融合
大湾区旅游业发展基础雄厚、前景可期,但着眼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对比世界主要湾区和全球城市,文旅融合方面尚有短板需要补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会造成的呢?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高品质旅游吸引物缺乏,主要表现为既有多数旅游景区开发水平不高、运营效率较低、沉浸感不足、美感欠缺,不能很好满足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项目、公共文化产品、品牌节事活动较少,未能频繁在国际市场上发声,对港澳居民和海外游客吸引乏力;小众、精品旅游业态较少,滨海、海上休闲娱乐内容不多,产品的趣味性和丰富度尚须大大拓展。
赵晋良向新旅界记者表示,“我国旅游业发展至今,其经济属性弱化、社会属性增强,产业属性弱化、事业属性增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旅游和生活的边界互相渗透,愈来愈不清晰,这样一来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成为主流,此次《规划》提出以休闲作为文化和旅游的桥梁支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非常符合目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的。”
结语
整体来看,文化和旅游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对新时代粤港澳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预示着大湾区旅游发展进入了新一轮黄金期、整合融合期和深度合作期。这种通过打造“人文+休闲”的IP打造,有可能会探索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和文旅经济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