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半朵青花”的困局:非遗产业化有多难?

2021-02-24 10:24:52 新旅界 李楚薇

“非遗”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编者按: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而什么样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成为叫座又叫好旅游产品?在这个方面,非遗无疑是一大富矿。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各界对此进行了大量开发探索,保护的呼声从来不少,但其背后隐含的基本规律和现实瓶颈,更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推敲。

在非遗保护中,有哪些痛点与难点?谁有主导权?非遗是否要走向产业化?如何看待“非遗+旅游”?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今天我们谈“非遗”,到底是在谈论什么?“非遗”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新旅界(Lvjie Media)采访了数位非遗相关从业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度的调查。

即使是昌江(景德镇的母亲河)河底混在鹅卵石中的小瓷片,也是关于人文的记忆。不知是来自高岭还是麻仓的泥土,被制作成瓷器的模样。不知是哪位姑娘的巧手,在上面描上了串枝莲花。不知在哪个窑口,经过烈焰煅成玉骨的身躯。不知是哪般际遇,它沉在了昌江河底,只剩下瓷片上泛黄的半朵青花……

一座景德镇,半部制瓷史。兴起、没落、抢救、呵护、传承、弘扬……这座城市传统手工制瓷行业的发展周期,也是全国非遗行业真实状态的缩影。

新旅界(Lvjie Media)走访景德镇时发现这“半朵青花”诉说的却是非遗产业发展的困局……

“冷热不均”

“ 烧不出来了!翡翠绿(一种粉彩颜料)已经没有了,以前卖十几元一斤,后来卖几百元一斤,现在哪怕是上万元都买不到咯。就连之前用惯的填笔(毛笔),现在也不一样了,制笔的老头儿走了,他的儿子是个生意人,生意倒是越做越好,手艺却没能继承下来。可惜了!可惜了……”谈及文化传承,景德镇传统粉彩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自魁十分感慨,这位曾任景德镇古窑瓷厂厂长的老艺人如今已经85岁高龄。

景德镇传统制瓷十分复杂,有七十二道工序,这七十二道工序各有讲究。在范自魁看来,这些技艺均承载着风华岁月,本应从历史的长河中款款走来,各个风采依旧。然而,现实却是这七十二道工序中,有的工序被“放大”成为热门,匠人也受到追捧,有的技艺却被忽视,在现代生活里演变成了一个个令人叹息的濒危项目。

原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现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高斌指出,一些市场化带来的“逐利”效应,造成非遗保护“冷热不均”,反差巨大。商业化氛围之下,一些非遗项目过热,有得甚至失去本真;另一些则无人问津备受冷落,传承堪忧。

以景德镇四大名瓷中的粉彩瓷为例,粉彩的表现形式最丰富,色彩变化最大。其利用景德镇原有的传统彩料,并引进国外少数颜料品种,烧烤后能经久耐磨,是我国特有的釉上装饰技术。中国画能够表现的,粉彩也都呈现得了,有“以瓷为纸,以画入瓷”之说。

传统粉彩瓷作品

然而,粉彩颜料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害的铅,甚至引入毒性很强的砷化物作为乳浊剂,严重影响了彩绘工人的身心健康,铅溶出量也远远超出了国际标准允许值。由于不符合我国环保局等部门的标准,粉彩颜料制作企业不得不关门或者更改配方,部分传统的粉彩颜料在市场上已经没有购买渠道。

范自魁告诉新旅界(Lvjie Media),传统的粉彩颜料虽然含铅,但其呈现出的颜色,艳而雅,粉而柔。而像“新彩”却达不到传统粉彩颜料的效果,失去了粉彩的“灵魂”。

即使抛开粉彩颜料含铅的因素,这门手艺得学多久?能赚到钱吗?能出名吗?这些问题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在这些现实面前,文化的传承似乎经不起考验。

“我们这代人的想法很简单,这个事情赚钱,得做!赚不了什么钱,得做!不赚钱也得做!这辈子也没想过干别的。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啊,本应该一代传一代,如今……哎!”范自魁回忆起往事,情绪仍然久久不能平复。

在高斌看来,非遗本身的“文化遗产”属性表明它具有先进性的工艺和技艺。但世界是在不停往前走的,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工艺,市场对它有需求,它就会一直存在,有的工艺、技艺并不能服务于现代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更迭掉。

“这也是我们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有市场托底的工艺,自然而然地就能传承下去。有些传承项目,很多人认为可有可无,且不能为传承人(特别是新生代传承人)提供稳定的、有增长前景的收入,很容易走向消失。这种项目就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才能得以保留。”

除了传统的师徒传承、血脉继承的方式,针对传统制瓷工艺,景德镇也创办了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如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下设非遗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然而,在千年瓷都这片沃土上,“学院创新派”和“作坊传承派”之争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推动创新,这个观点我很同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继承粉彩装饰传统技法和风格的基础上,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一,创出了一大批新画面。其二,创出了金线粉彩、落地粉彩、没骨粉彩等多种新技法。其三,装饰水平有新的提高。其四,装饰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五,粉彩瓷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范自魁总结,“我认为所谓创新是在传承中更进一步,而不是舍本求末。现在很多年轻人连基本功都没有掌握好,就搞什么颠覆性创作,推广什么‘新粉彩’、‘新古彩’,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王晓林“新粉彩”作品

“在高校系统的学习和在作坊里拜师,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家都是在努力的把自己的作品做好。但是,高校和作坊的侧重点可能不太一样,作坊的侧重点是技艺,而学校强调的则是设计与创意。”王晓林就是范老口中提到的“新粉彩”手工制瓷匠人之一,2014年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经营一家小店,只卖自己的作品,从调色、绘画到烧制均由自己独立完成,虽没有什么名气,却也不愁生意。“我认为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作为一件陶瓷作品而言,你得清楚你的‘卖点’是什么。你可以‘卖’工艺,也可以‘卖’创意,传统的制瓷工艺当然是需要传承与保护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相信没有人仅仅会因为这件作品用了‘翡翠绿’而买单。”

光丽强雕塑瓷作品

“以前我们说的传承,是在生产的基础上,针对产品的要求,比如说,一个碗要拉成什么形状,修坯的时候要修到什么薄度、弧形等等。现在,我们把技艺当成一种文化,把产品当成艺术品来讲,虽然没有了之前标准化的要求,但市场还是有对工艺的要求,并且由于现代人们审美的改变,对设计、创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这就需要两者能力相融合,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光丽强来自山西,是新生代雕塑瓷制瓷匠人,毕业后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我之前也尝试过颠覆性的创造,但后来发现,这些作品没有根源,是走不远的。陶瓷制作是离不开工艺的,各位前辈、老师传承下来的技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传承、创意、创新其实是三个层面的东西,传承是将历史上的杰出创造继承好,创意是运用继承好的手艺进行个性化发挥表达,而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意,还有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生活应用创新等等。这三者的融合就是非遗几千年来的发展规律。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既要传承更要创新。”高斌指出,“非遗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在当下如何在传统技艺中加入现代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设计理念,以及新材料的研发,是景德镇制瓷行业亟待思考的课题,也是非遗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产业化

尽管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近年来其GDP在省内排名一直难逃垫底的命运。

有不少行内人士指出,景德镇非遗产业有良好的基因,需要以市场化作为运作手段,赋予这些文化遗产一定的经济属性,才是更加理性的选择,只有将其产业化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这样的观点,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给予的反馈着实让新旅界(Lvjie Media)有些出乎意料。

“产业化?为什么要产业化?我觉得现在挺好的,把作品做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我就做着玩,懂得欣赏的人买了也就买了,卖出去了也就没了。下一件作品,还得看感觉……”

“融资?贷款?不需要!有订单我们就做,现在很多订单都接不过来了。这是非标产品,并不是说你加大投入,就能加大产出……”

……

“为什么不产业化?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好像一个机器人在问我们,人为什么要晒太阳、要休息、要聚会一样。”UCN记录创始人高岩导演告诉新旅界(Lvjie Media),UCN记录团队2014年来到景德镇,拍摄百余部作品,点击量高达千万,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匠人,有已过花甲之年的老艺人,有刚走出校门的00后,有土生土长的“镇巴佬”,有不计其数的“景漂”,甚至还有不少长期“扎根”于此的外国友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我觉得他们过得很惬意啊,我们有烟火味、有人情味,这才是景德镇的可爱之处啊!如果一味追求产业化、商业化,那景德镇和其他城市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有人为之叹息,却又力不从心。

“对于景德镇来说,非遗产业化并不是将来时态,非遗产业化也并不是伪命题,十大瓷厂当年的盛况即是明证。但是未来景德镇制瓷业是否能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恢复以前的辉煌,我们不得而知。”范自魁指出,“扔掉的东西,已经碎了,如今要再捡起来,还想擦亮,那可就更难咯!”

“走向产业,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在一定层面还要创新,这些都要大量投入,且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一位非遗产业业内人士告诉新旅界(Lvjie Media),“恰恰在这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并且景德镇大都是‘非标’产品,很难实现标准化复制、规模化扩张,所以资本也不愿意进入。”

“提到非遗产业化,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即是标准化、规模化、扩张、复制……这是不少人所排斥的。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在不失掉其本真性的前提下,鼓励‘非遗’项目走向市场,这样不但给‘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也会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感知它、接受它。”高斌表示。“我们一直也在探索新的路径,例如‘非遗+旅游’的模式就非常适合景德镇的发展方向。”

古窑民俗博览区实景图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将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为传承展现国宝非遗,景德镇古窑恢复传统制瓷作坊与红店,聚集了200多位具有原生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常年接待亲子游、研学游团体,包括国外的游学团,成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张瑰丽名片。

陶溪川文创产业园改造前后对比图

陶溪川文创产业园,老厂房、老窑炉、老烟囱,依然耸立,但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已经重塑:曾经机声轰鸣的原料车间、一片繁忙的成型车间、炉火熊熊的烧炼车间,还有昔日灯火通明的彩绘车间、瓷声悦耳的选瓷包装车间等等,或已变身为陶艺培训机构和陶瓷DIY超市;或已成为陶瓷创作基地;或已变为如今的美术馆和工业遗产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创作设计精英在这里施展才华,放飞梦想,众多品牌企业更是争先恐后,纷纷抢滩入驻。

陶溪川文创产业园实景图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拓宽思维,不能局限于这‘瓶瓶罐罐’之中。并不是一定要复制古代的东西才叫非遗,并不是要卖出多少瓷器,创造多少GDP才叫产业化。”高岩表示,“比那些陶瓷更可贵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点到面,用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既注重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地实施保护。”

*本文部分配图来自 UCN记录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