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厉新建:如何看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1-02-27 17:26:35 厉新建旅游文库

此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此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般认为,农民的现代化可以通过农民的空间移动来解决,农村的现代化是在地的现代化。不过,通过农民空间移动(包括进城)解决了农民的现代化的同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在地的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增加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
 
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业之外新的产业引入,就没有可能实现产业兴旺,就不可能生活富裕;没有新产业,农民不可能找到除了农业之外的获利渠道,不可能实现原有农业增值基础上的增收发展,不可能在农耕之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时间价值的挖掘就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有产业把农民的无效闲暇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而乡村旅游恰恰在充分利用乡村居民“被动的闲暇”、从而在改善乡村居民收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乡村居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比如,乡村旅游发展对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可以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而且流动到城市的乡村居民返乡创业的比例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乡村社会治理也搞得越好,乡村社会风貌也越好,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高。乡村旅游搞得好,除了能够有效带动弱势就业人群的就业外,对乡村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
 
同时,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游客,有效地推动了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产品的就地升值,通过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进行旅游消费,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范围也是重要渠道和措施。因为旅游是高度市场化的,任何一个乡村要想吸引游客,都应该在资源、产品、环境、服务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提高,因此乡村旅游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面貌的优化、乡村活力的激发、乡村文明的提升。
 
如何看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
 
上面已经提到了很多此次一号文件中对以往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的政策响应。不过,考虑到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长期战略的重要选项,而每年的一号文件主要是规定当年的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所以对今年一号文件的解读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来理解和认识,更何况后者提到了更多跟乡村旅游发展有关的政策考虑。简要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鼓励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哪些内容值得旅游企业重点关注?
 
此次一号文件中,直接涉及旅游的主要包括“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这三条内容。如果直接从文字上看,这次一号文件对旅游的笔墨显然没有前几年一号文件中涉及的多。
 
但大家都很清楚,就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本身也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对于文旅企业来说,要关注的主要是,今年一号文件中有哪些内容有助于解决以往限制、约束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外交通的便利性问题,返乡旅游创业的政策支持问题,乡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问题等。从此次文件看,这些方面都会有新动作,包括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以及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如此等等,都很值得期待。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土地政策问题,此次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这些内容对于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包括推动乡村民宿的稳定、持续、深化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乡村致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旅游,包括发展民宿,而前提就是宅基地政策的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的土地保障前提是土地能生财,如果不能生财,土地作为保障地、保命地的意义就不成立;如果宅基地不能创新突破,那就意味着宅基地不能增值,也就不能为乡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创造条件。
 
当然,文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于制定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关于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关于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关于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内容也值得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都将在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如何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问题?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有关部门也开展了有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推介宣传的工作。此次文件则进一步提出了“精品线路”和“完善配套设施”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化和提高。
 
\
 
一方面,这有助于整合现有优势,更好带动发展,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乡村单体的吸引力可能并不特别突出,如果能够通过精品线路的方式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则有助于提升这些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通过精品线路,有助于那些具有标志性吸引力的乡村带动吸引力相对较弱的乡村的发展,也有助于通过这样的线路串联,形成某些特定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这将有助于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合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需要。比如乡村徒步、自行车骑行、自驾旅游等线性旅游产品很受市场关注,但要满足市场需求,可能需要设置租赁、导航、休憩、加油、住宿、餐饮等各种相关设施,甚至包括带有简易淋浴设施的驿站。这些都需要通过配套优化来提升路线性旅游产品的体验和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精品的乡村旅游线路可能应该包括符合市场需求、广受市场青睐、管理服务水平高、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挖掘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产业拉动和致富带动效果明显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看乡村文化保护与旅游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曾经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相较于城市,乡村保有着更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也是希望能够守护在乡村中一直延续下来的文化的根脉,在乡愁记忆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记住乡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乡愁实际上是人们希望逃离喧嚣复杂的城市而产生的对乡村单纯安静的需要,也是逐渐走出乡村与城市二元认知、期待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发展的必然,从乡村向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回望乡村性,是对乡村性价值的重新认可,也是对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反思。
 
同时,因为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所以乡愁中自然就包含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要。记得住乡愁,实际上需要从时代变革、社会重构角度来认识,记住乡愁其实是要通过乡村这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构文化认同,因此乡愁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文化乡愁。这或许是乡村文化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在凸显乡村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给予乡村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当下乡村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还是发展、振兴和现代化。千万不要在乡愁叙事中异化为让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由乡村去保护我们的传统和文化。这也是今天大力倡导发展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乡村度假的重要原因。
 
另外,对于乡村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振兴可以包含文化传承的含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中,不仅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责任,同时乡村文化也存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也要与时俱进地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与创新。
 
对于乡村文化和乡村农业之间的结合上,也可以有更深化的创新。比如,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之外还应该有文化农业,乡村不仅挖掘农业文化,而且还积极推进农业文化化的工作,从文化农业的高度推动乡村经济尤其是乡村农业文化含量提升、增加就地升值能力,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中有很多措施就属于文化农业的范畴。科技和文化是农业发展的两个翅膀,最终可以分别形成智慧农业和文化农业两个产业业态支撑。
 
如何看乡村振兴新阶段旅游挑战?
 
此次一号文件非常重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更多是外力的助推,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口援助地区的支持以及包括央企在内的有关企业的支持,而乡村振兴更多地将强调内生机制。尽管政策精神强调,扶上马送一程,但外力支持总有退出的时候,乡村地区的发展根本上还是着眼于自生能力的提高、产业基础的培育、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消费能力的引进来和产品供给的走出去,前者如乡村旅游的发展,后者如农村电商的壮大。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乡村的“温饱”问题,那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就是“小康”“现代化”的问题,前者解决的是“吃饱穿暖”问题,后者解决的“锦衣美食”的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化,其实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要求。
 
品牌、效益、连接、创新、特色、文化、科技等将是未来乡村旅游机遇和挑战思考中无法绕开的关键词。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大致能占到我国出游人次的一半甚至更高,但总体来看,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总收入跟总规模还不太匹配,人均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区位的乡村旅游发展层次不一。由于有强劲的消费需求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作为依托,东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城郊乡村的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供给创新性、品质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处于引领性地位。
 
此外,乡村旅游的好产品主要还是以民宿等业态为代表(对民宿在整个乡村振兴中的定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认识),对乡村空间价值的挖掘,乡村空间的场景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乡村旅游的土地供给还有不少障碍,契约精神还有待提高,人才供给保障和持续发展机制还需要不断摸索。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当然,乡村振兴不是城里人的怀念,不是乡村生活的回归,而是乡村社会的进化;不是要呈现标本,不是一味的乡村保护,不是提供场景,更不是消费陪衬,而是要创造舞台,要释放空间价值。
 
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挑挑拣拣的作品,不能只看到乡村的美,乡村并不都是美好的,并不是所有乡村都是意象中的世界和意向中的乡愁朦胧;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不都是美丽如画,乡村不都是人文荟萃,乡村还有残酷的现实和发展上的欠账,乡村振兴的道路不会轻松平坦。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一号文件中专门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共同期待乡村更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厉新建旅游文库春雨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从中央一号文件看乡村旅游发展 
2021-02-24 17:09
如何看旅游 在 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此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般认为,农民的现代化可以通过农民的空间移动来解决,农村的现代化是在地的现代化。不过,通过农民空间移动(包括进城)解决了农民的现代化的同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在地的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增加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
 
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业之外新的产业引入,就没有可能实现产业兴旺,就不可能生活富裕;没有新产业,农民不可能找到除了农业之外的获利渠道,不可能实现原有农业增值基础上的增收发展,不可能在农耕之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时间价值的挖掘就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有产业把农民的无效闲暇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而乡村旅游恰恰在充分利用乡村居民“被动的闲暇”、从而在改善乡村居民收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乡村居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比如,乡村旅游发展对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可以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而且流动到城市的乡村居民返乡创业的比例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乡村社会治理也搞得越好,乡村社会风貌也越好,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高。乡村旅游搞得好,除了能够有效带动弱势就业人群的就业外,对乡村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游客,有效地推动了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产品的就地升值,通过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进行旅游消费,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范围也是重要渠道和措施。因为旅游是高度市场化的,任何一个乡村要想吸引游客,都应该在资源、产品、环境、服务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提高,因此乡村旅游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面貌的优化、乡村活力的激发、乡村文明的提升。
 
 
 
如何看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
 
上面已经提到了很多此次一号文件中对以往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的政策响应。不过,考虑到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长期战略的重要选项,而每年的一号文件主要是规定当年的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所以对今年一号文件的解读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来理解和认识,更何况后者提到了更多跟乡村旅游发展有关的政策考虑。简要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鼓励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哪些内容值得旅游企业重点关注?
 
此次一号文件中,直接涉及旅游的主要包括“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这三条内容。如果直接从文字上看,这次一号文件对旅游的笔墨显然没有前几年一号文件中涉及的多。
 
但大家都很清楚,就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本身也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对于文旅企业来说,要关注的主要是,今年一号文件中有哪些内容有助于解决以往限制、约束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外交通的便利性问题,返乡旅游创业的政策支持问题,乡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问题等。从此次文件看,这些方面都会有新动作,包括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以及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如此等等,都很值得期待。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土地政策问题,此次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这些内容对于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包括推动乡村民宿的稳定、持续、深化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乡村致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旅游,包括发展民宿,而前提就是宅基地政策的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的土地保障前提是土地能生财,如果不能生财,土地作为保障地、保命地的意义就不成立;如果宅基地不能创新突破,那就意味着宅基地不能增值,也就不能为乡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创造条件。
 
当然,文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于制定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关于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关于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关于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内容也值得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都将在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如何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问题?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有关部门也开展了有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推介宣传的工作。此次文件则进一步提出了“精品线路”和“完善配套设施”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化和提高。
 
一方面,这有助于整合现有优势,更好带动发展,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乡村单体的吸引力可能并不特别突出,如果能够通过精品线路的方式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则有助于提升这些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通过精品线路,有助于那些具有标志性吸引力的乡村带动吸引力相对较弱的乡村的发展,也有助于通过这样的线路串联,形成某些特定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这将有助于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合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需要。比如乡村徒步、自行车骑行、自驾旅游等线性旅游产品很受市场关注,但要满足市场需求,可能需要设置租赁、导航、休憩、加油、住宿、餐饮等各种相关设施,甚至包括带有简易淋浴设施的驿站。这些都需要通过配套优化来提升路线性旅游产品的体验和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精品的乡村旅游线路可能应该包括符合市场需求、广受市场青睐、管理服务水平高、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挖掘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产业拉动和致富带动效果明显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看乡村文化保护与旅游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曾经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相较于城市,乡村保有着更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也是希望能够守护在乡村中一直延续下来的文化的根脉,在乡愁记忆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记住乡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乡愁实际上是人们希望逃离喧嚣复杂的城市而产生的对乡村单纯安静的需要,也是逐渐走出乡村与城市二元认知、期待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发展的必然,从乡村向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回望乡村性,是对乡村性价值的重新认可,也是对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反思。
 
同时,因为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所以乡愁中自然就包含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要。记得住乡愁,实际上需要从时代变革、社会重构角度来认识,记住乡愁其实是要通过乡村这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构文化认同,因此乡愁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文化乡愁。这或许是乡村文化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在凸显乡村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给予乡村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当下乡村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还是发展、振兴和现代化。千万不要在乡愁叙事中异化为让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由乡村去保护我们的传统和文化。这也是今天大力倡导发展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乡村度假的重要原因。
 
另外,对于乡村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振兴可以包含文化传承的含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中,不仅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责任,同时乡村文化也存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也要与时俱进地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与创新。
 
对于乡村文化和乡村农业之间的结合上,也可以有更深化的创新。比如,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之外还应该有文化农业,乡村不仅挖掘农业文化,而且还积极推进农业文化化的工作,从文化农业的高度推动乡村经济尤其是乡村农业文化含量提升、增加就地升值能力,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中有很多措施就属于文化农业的范畴。科技和文化是农业发展的两个翅膀,最终可以分别形成智慧农业和文化农业两个产业业态支撑。
 
 
 
如何看乡村振兴新阶段旅游挑战?
 
此次一号文件非常重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更多是外力的助推,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口援助地区的支持以及包括央企在内的有关企业的支持,而乡村振兴更多地将强调内生机制。尽管政策精神强调,扶上马送一程,但外力支持总有退出的时候,乡村地区的发展根本上还是着眼于自生能力的提高、产业基础的培育、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消费能力的引进来和产品供给的走出去,前者如乡村旅游的发展,后者如农村电商的壮大。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乡村的“温饱”问题,那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就是“小康”“现代化”的问题,前者解决的是“吃饱穿暖”问题,后者解决的“锦衣美食”的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化,其实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要求。
 
品牌、效益、连接、创新、特色、文化、科技等将是未来乡村旅游机遇和挑战思考中无法绕开的关键词。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大致能占到我国出游人次的一半甚至更高,但总体来看,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总收入跟总规模还不太匹配,人均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区位的乡村旅游发展层次不一。由于有强劲的消费需求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作为依托,东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城郊乡村的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供给创新性、品质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处于引领性地位。
 
此外,乡村旅游的好产品主要还是以民宿等业态为代表(对民宿在整个乡村振兴中的定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认识),对乡村空间价值的挖掘,乡村空间的场景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乡村旅游的土地供给还有不少障碍,契约精神还有待提高,人才供给保障和持续发展机制还需要不断摸索。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当然,乡村振兴不是城里人的怀念,不是乡村生活的回归,而是乡村社会的进化;不是要呈现标本,不是一味的乡村保护,不是提供场景,更不是消费陪衬,而是要创造舞台,要释放空间价值。
 
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挑挑拣拣的作品,不能只看到乡村的美,乡村并不都是美好的,并不是所有乡村都是意象中的世界和意向中的乡愁朦胧;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不都是美丽如画,乡村不都是人文荟萃,乡村还有残酷的现实和发展上的欠账,乡村振兴的道路不会轻松平坦。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一号文件中专门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共同期待乡村更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厉新建旅游文库如油,润物细无声,从中央一号文件看乡村旅游发展 
2021-02-24 17:09
如何看旅游 在 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此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般认为,农民的现代化可以通过农民的空间移动来解决,农村的现代化是在地的现代化。不过,通过农民空间移动(包括进城)解决了农民的现代化的同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在地的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增加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
 
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业之外新的产业引入,就没有可能实现产业兴旺,就不可能生活富裕;没有新产业,农民不可能找到除了农业之外的获利渠道,不可能实现原有农业增值基础上的增收发展,不可能在农耕之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时间价值的挖掘就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有产业把农民的无效闲暇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而乡村旅游恰恰在充分利用乡村居民“被动的闲暇”、从而在改善乡村居民收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提升乡村居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比如,乡村旅游发展对整个乡村社会治理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表明,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可以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而且流动到城市的乡村居民返乡创业的比例越高、成功的概率越高;越是乡村旅游发展搞得好的地方,乡村社会治理也搞得越好,乡村社会风貌也越好,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高。乡村旅游搞得好,除了能够有效带动弱势就业人群的就业外,对乡村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游客,有效地推动了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产品的就地升值,通过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进行旅游消费,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范围也是重要渠道和措施。因为旅游是高度市场化的,任何一个乡村要想吸引游客,都应该在资源、产品、环境、服务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提高,因此乡村旅游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面貌的优化、乡村活力的激发、乡村文明的提升。
 
 
 
如何看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
 
上面已经提到了很多此次一号文件中对以往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的政策响应。不过,考虑到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长期战略的重要选项,而每年的一号文件主要是规定当年的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所以对今年一号文件的解读还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来理解和认识,更何况后者提到了更多跟乡村旅游发展有关的政策考虑。简要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发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鼓励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哪些内容值得旅游企业重点关注?
 
此次一号文件中,直接涉及旅游的主要包括“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这三条内容。如果直接从文字上看,这次一号文件对旅游的笔墨显然没有前几年一号文件中涉及的多。
 
但大家都很清楚,就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本身也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对于文旅企业来说,要关注的主要是,今年一号文件中有哪些内容有助于解决以往限制、约束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外交通的便利性问题,返乡旅游创业的政策支持问题,乡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问题等。从此次文件看,这些方面都会有新动作,包括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以及家庭农场培育工作,如此等等,都很值得期待。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土地政策问题,此次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这些内容对于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包括推动乡村民宿的稳定、持续、深化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乡村致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旅游,包括发展民宿,而前提就是宅基地政策的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的土地保障前提是土地能生财,如果不能生财,土地作为保障地、保命地的意义就不成立;如果宅基地不能创新突破,那就意味着宅基地不能增值,也就不能为乡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创造条件。
 
当然,文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关于制定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关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关于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关于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关于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内容也值得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都将在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
 
 
 
如何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问题?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有关部门也开展了有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推介宣传的工作。此次文件则进一步提出了“精品线路”和“完善配套设施”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化和提高。
 
一方面,这有助于整合现有优势,更好带动发展,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乡村单体的吸引力可能并不特别突出,如果能够通过精品线路的方式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则有助于提升这些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通过精品线路,有助于那些具有标志性吸引力的乡村带动吸引力相对较弱的乡村的发展,也有助于通过这样的线路串联,形成某些特定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这将有助于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合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的需要。比如乡村徒步、自行车骑行、自驾旅游等线性旅游产品很受市场关注,但要满足市场需求,可能需要设置租赁、导航、休憩、加油、住宿、餐饮等各种相关设施,甚至包括带有简易淋浴设施的驿站。这些都需要通过配套优化来提升路线性旅游产品的体验和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精品的乡村旅游线路可能应该包括符合市场需求、广受市场青睐、管理服务水平高、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挖掘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产业拉动和致富带动效果明显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看乡村文化保护与旅游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曾经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相较于城市,乡村保有着更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也是希望能够守护在乡村中一直延续下来的文化的根脉,在乡愁记忆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记住乡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乡愁实际上是人们希望逃离喧嚣复杂的城市而产生的对乡村单纯安静的需要,也是逐渐走出乡村与城市二元认知、期待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一体发展的必然,从乡村向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回望乡村性,是对乡村性价值的重新认可,也是对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反思。
 
同时,因为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乡村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所以乡愁中自然就包含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要。记得住乡愁,实际上需要从时代变革、社会重构角度来认识,记住乡愁其实是要通过乡村这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构文化认同,因此乡愁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文化乡愁。这或许是乡村文化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在凸显乡村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给予乡村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当下乡村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还是发展、振兴和现代化。千万不要在乡愁叙事中异化为让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由乡村去保护我们的传统和文化。这也是今天大力倡导发展乡村休闲、乡村旅游、乡村度假的重要原因。
 
另外,对于乡村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振兴可以包含文化传承的含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中,不仅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责任,同时乡村文化也存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也要与时俱进地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与创新。
 
对于乡村文化和乡村农业之间的结合上,也可以有更深化的创新。比如,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之外还应该有文化农业,乡村不仅挖掘农业文化,而且还积极推进农业文化化的工作,从文化农业的高度推动乡村经济尤其是乡村农业文化含量提升、增加就地升值能力,其中乡村旅游发展中有很多措施就属于文化农业的范畴。科技和文化是农业发展的两个翅膀,最终可以分别形成智慧农业和文化农业两个产业业态支撑。
 
 
 
如何看乡村振兴新阶段旅游挑战?
 
此次一号文件非常重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更多是外力的助推,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口援助地区的支持以及包括央企在内的有关企业的支持,而乡村振兴更多地将强调内生机制。尽管政策精神强调,扶上马送一程,但外力支持总有退出的时候,乡村地区的发展根本上还是着眼于自生能力的提高、产业基础的培育、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消费能力的引进来和产品供给的走出去,前者如乡村旅游的发展,后者如农村电商的壮大。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乡村的“温饱”问题,那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就是“小康”“现代化”的问题,前者解决的是“吃饱穿暖”问题,后者解决的“锦衣美食”的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化,其实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要求。
 
品牌、效益、连接、创新、特色、文化、科技等将是未来乡村旅游机遇和挑战思考中无法绕开的关键词。
 
目前,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大致能占到我国出游人次的一半甚至更高,但总体来看,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总收入跟总规模还不太匹配,人均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区位的乡村旅游发展层次不一。由于有强劲的消费需求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作为依托,东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城郊乡村的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供给创新性、品质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处于引领性地位。
 
此外,乡村旅游的好产品主要还是以民宿等业态为代表(对民宿在整个乡村振兴中的定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认识),对乡村空间价值的挖掘,乡村空间的场景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乡村旅游的土地供给还有不少障碍,契约精神还有待提高,人才供给保障和持续发展机制还需要不断摸索。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当然,乡村振兴不是城里人的怀念,不是乡村生活的回归,而是乡村社会的进化;不是要呈现标本,不是一味的乡村保护,不是提供场景,更不是消费陪衬,而是要创造舞台,要释放空间价值。
 
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挑挑拣拣的作品,不能只看到乡村的美,乡村并不都是美好的,并不是所有乡村都是意象中的世界和意向中的乡愁朦胧;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不都是美丽如画,乡村不都是人文荟萃,乡村还有残酷的现实和发展上的欠账,乡村振兴的道路不会轻松平坦。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一号文件中专门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共同期待乡村更美好的未来。
 
资料来源:厉新建旅游文库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