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十四五”文旅规划发布后,旅企如何抓住机会?业内大咖这样说

2021-06-07 10:44:05 新旅界 李楚薇

对于《规划》的内容,业界各位大咖怎么看?

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文旅人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规划中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明确了哪些发展方向要点?新旅界(LvjieMedia)第一时间进行了梳理

对于《规划》的内容,业界各位大咖怎么看?带着这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新旅界(LvjieMedia)对业界各位大咖进行了深度采访。

Q

本次规划有哪些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魏翔教授:

纵观整个规划,会发现需要旅游业来带动方方面面,但是最核心的一点,旅游要带动的主要的是文化产品的落地。旅游通过自己的产品化优势,通过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原来抽象的。不宜落地的文化形象产品文化传播产品落地生根。

对标“十三五”,此次规划有两大亮点:

总定位的明确——以人民为中心

分定位的明确——文旅融合

围绕着个核心,很容易能够分辨出来,在各个涉及到旅游产品旅游产业的地方,旅游的角色未来要怎么“摆”。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协调司前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 高舜礼:

第一,这是首个文旅合一的五年发展规划。由于是第一个,就因此而在整体谋篇、体例、布局、板块和写法诸多方面都有其特色,与之前旅游业作为单一规划时相比,既可以说是耳目一新,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这也是很自然和必然的。凡是从业较长、体悟较深的旅游人,都应会有这方面的感受,只是具体的方面、深浅和评论不同而已。例如,“文旅融合”这在以往也会提到的,但在这一规划中单列为一个话题,做了整段的表述,这就是机构合并所必然带来“创新”。

第二,三大旅游市场发展导向变了提法。具体是在“统筹推进国内旅游和入出境旅游发展”部分,表述为“做强国内旅游,振兴入境旅游,规范出境旅游”,按照以往的说法,这是“三大市场战略”或“三大市场发展方针”。在几十年的旅游业发展中,对这三大市场的提法是不一样的,如今的提法之变有二:一是国内旅游要“做强”,不能再软不蹋蹋、大陆货色,要在产业素质、产品服务等方面都硬起来;二是入境旅游要“振兴”,不能再持续地萧条停滞、增幅疲软,振兴的理由可能有一万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入境旅游代表着国家国际旅游的竞争力,照此下去会拖咱国建设强国的后腿了。出境旅游不用推动了,自然会继续增长,把市场规范就行了。

第三,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产业要素。这应与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因此,文旅部在规划中指出,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于旅游来说,由于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没有提出“旅游强国”,在这里就只能是单项的指标要求,体现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这也是国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的,文旅部的规划可算是对此进行的落实性部署。具体来说,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要以具有一流水平的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景区为基础,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强化景区科技应用水平;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要研究建立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储备名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创建工作。仅此两个方面,也可视为是我国旅游业与世界强国接轨的起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金准: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是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启动后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关于旅游业的定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把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文化整合在一起,提出要让“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这是一种更为综合的定位,和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结合度更高,因而也更具战略性。

第二,关于旅游业发展与文旅融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单列了“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和“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章节,说明在未来的工作中,发展产业体系和推进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文旅融合并不是旅游业发展的唯一工作。

第三,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的重要事项。分别为推进大众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提高供给水平、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统筹三大市场,从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在十四五时期,大众化、智慧化、高质量化的三大主要发展方向。

第四,关于三大市场。明确了“统筹推进国内旅游和入出境旅游发展做强国内旅游,振兴入境旅游,规范出境旅游。”的表述,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显示了三大市场的重要性排序和不同的发展策略,特别是“振兴入境旅游”的提出,是对当前三大市场结构的重要回应。

第五,重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认定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后需要一系列标准、程序的配合。

Q

本次规划有哪些重点和难点,该如何突破?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部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康教授:

本次规划再次强调了文旅融合,我认为我国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是长远而宏伟的目标,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由于客观环境、历史条件的局限等因素,文旅融合的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会面临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我们“十四五”发展的难点,也是我们贯彻《规划》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具体来说,一是内涵发展深度不足。自2018年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文旅融合在组织机构、人员方面的形式层面融合效果较好。但从深层次来看,文旅融合的内涵不足,“文化为体,旅游为用”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尚未体现,文化和旅游仍存在“两张皮”情况。

二是区域发展水平不均。我国各个省市的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方的发展速度也有所不同,体现为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差异;同一省份内部,各地市、城乡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各地区间文旅供给水平、定位差异大;各地区间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强弱有别,培育力度不尽相同。

三是融合发展路径有待深入探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激发文化和旅游创新创造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并加快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但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区域各省(市)应如何加快融入文旅一体化中的定位不明确,融合路径尚不明晰,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尚需完善。

四是综合发展培育不足,特别是本土的、特色的资源文化挖掘和培育能力不足;文化存量资源转化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国际化的能力不足。

五是统筹发展合力不强,文旅融合的综合谋划意识有待加强。目前政府部门内部文化与旅游两方面人才尚存在一些理念分歧,合作意识、合作效率、合作方式等有待逐步磨合,文旅部门间深度融合有待强化;管理的数字化统筹建设有待加强,文旅资源的数字化监控、管理与反馈体系、文旅网上办公、政府服务等平台还需不断完善。

至于如何突破,各地需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特别是加大对《规划》提出的“一个工程、七大体系”的实施力度,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区域协同,齐头并进;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多元融合,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王笑宇:

本次规划提到要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等。

这也表明了政府鼓励多种形态的市场主体创新,尤其是在政府监管这块,这次规划首次提出了信用监管,项目监管,它从信用评级体系,包括信用标准,惩罚措施奖励措施来构建信用体系,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未来可能与5A景区的评级同等重要。信用评级关乎到企业这个品牌建设,旅游产品的质量保证,也是高质量消费的基础。

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之前行业关注的不多,但实际上是未来的亮点。旅游企业未来也会更加市场化。对于整个文旅行业来说,体系的建设和规范是一种利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金准:

《规划》序言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完全匹配,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突发公共事件等也将给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的核心还在于旅游业在达到了非常大的产业规模后,核心的质量指标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形势下,旅游业需要在技术、制度、模式三个方面形成大的突破,扭转旅游业的发展常态,有效地提升旅游业综合质量和效益,才能形成有效应对。《“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业定位、现代旅游业体系、三大市场格局、文旅融合、市场监管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即是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的响应。

Q

文旅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魏翔教授:

未来文旅的新的趋势,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十三五”中曾提到文旅融合通过科技来搭建桥梁,做抓手。在“十四五”当中呢,对这个趋势只有强化,没有削弱。这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的介入,去呼应国家“十四五”,当中对文旅的要求是提供更多的场景,回顾国家“十四五”规划,文旅是指上是专栏中提到的十大场景其中之一。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部分,此次规划提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对于之前的争论,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之前,一提起文旅融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业态和产品的融合,也就是“旅游+”和“+旅游”的问题。这一次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文旅融合的要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明确说明,核心的定位决定了未来新的趋势。从目前的内容来看,文旅融合的趋势和重点实际上是内容和渠道的问题,业态和产品作为配套和支撑放在了这个部分的最后。

浙外教育部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康教授:

规划再次强调了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必然应该落实这些战略,自觉主动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效率,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机制建设是主要难点之一。这方面需要加强省际层面的机制建设。在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指引下,相关省份重点合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该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在跨省合作项目上,要有充分的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成立高层级领导领衔的项目组。同时组建汇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库。这方面的案例,浙江省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钱塘江诗路黄金旅游带、瓯江山水诗黄金旅游带,江苏省运河文化带等都是跨城市文旅融合的典范。这些项目的成功推动省级层面的重视、统筹谋划、地市层面的合力,共建共享密切相关。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 王笑宇:

本次规划提到要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这也是对于非遗的新提法,就非遗本身而言,如果脱离现实消费场景,靠其本身传承下去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寓教于乐,包括将传承与消费结合起来的原因。未来,这种非遗综合体验的街区将成为一个风口。

另外,文化服务与科技开发也是一个亮点。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现在研究出了一系列的线上的产品,不管是故宫文创还是敦煌文创都在朝着线上的方向发力,线上的产品都做的特别好,但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沉浸式体验还不够深刻。从实际出发,如果只有线上的产品,而没有线下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像国外一些沉浸式的文博体验,互动等形式,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体验,我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Q

规划发布之后,哪些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魏翔教授:

魏翔:在惜字如金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有一些业态被非常具体的点了出来,这个业态已经具体到了不能再分的这个层面上,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有这样的例子,那么文旅部的也有这样的例子,举三个例子来说:

第一,关于房地产转型为城市服务配套商的,这一次会有一定机会能够城建规划中提到的新三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

第二个业态是沉浸体验产业,如此细小的一个产业在大规划中被“圈”出来,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第三是旅游演艺,在此之前,旅游演艺被认为供给过剩,质量不高,重复建设等等,但是在规划中,旅游演艺被细致提及,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未来,旅游演艺很可能通过内容和渠道的改造,重新焕发出产业升级的新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金准:

我认为此次规划发布之后,这些企业将从中受益:

第一是在旅游业中能找到广泛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科技型企业;

第二是在红色旅游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第三是乡村旅游、定制旅游、自驾游、营地、海洋旅游、邮轮旅游、低空旅游、内河旅游、康养旅游、气候旅游、老年旅游中的创新企业。

浙外教育部文化旅游服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康教授:

《规划》提出: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我国数字时代背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企业才能在这些新的趋势中受益。

为更好的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机遇,相关企业应该结合国家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建设能力提升。

一是服务《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建设任务,包括《规划》明确提出的:提升国有美术馆藏品资源管理水平,推动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体系,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非遗资源数据的共享利用;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统筹推进古籍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数字化建设、整理出版和宣传推广等工作;提高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等等;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为民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