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创新引领未来 盘点1997-2017年旅游业创新TOP10

2018-01-13 09:47:20 新旅界 王薪宇

本期新旅界(LvJieMedia)从产品篇、战略篇、模式篇,盘点了从1997年到2017年旅游行业涌现的十大创新。

旅游业正迈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在全域旅游、消费升级、跨界融合、移动互联网等因素推动下,游客出游方式和旅游产业面貌正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层出不穷……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旅游企业,将在未来举步维艰。

2018年1月23-24日,新旅界将举办第二届中国文旅产业年会,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同把脉文旅产业下一年的行业发展趋势。大会设置“产品篇”、“战略篇”、“投资篇”三个主题环节,针对性邀请最具创新精神的行业领袖,全景式描绘每个细分主题的前沿动态,从更高的视野解读行业发展动力,探讨趋势和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必须深刻理解过去,才能准确把握未来。过去二十年,旅游行业都有哪些影响行业全局的创新?哪些星星之火成为了席卷行业的燎原之势?本期新旅界(LvJieMedia)从产品篇、战略篇、模式篇,盘点了从1997年到2017年旅游行业涌现的十大创新。

产品篇

1.旅游实景演艺

2004年,张艺谋和梅帅元联合打造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式亮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新载体开启中国大型实景演出的先河,这种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嫁接、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了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地方繁荣的三赢。从此,“印象”系列掀起了一股实景演出热,十几年间,实景演出逐渐成熟化,成为不少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一项要素。

一部成功的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产业提升作用巨大,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它填补了阳朔没有大型、高质量的夜间文化项目的空白,带来大量过夜游客,拉动了阳朔乃至桂林的旅游、房地产、餐饮、宾馆、娱乐、音像制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2013年,阳朔过夜游客从23万人飙升至430万人,增长20倍,酒店床位总数从6100张增长至4.2万张,相应的旅游收入也从2.4亿元激增至60亿元,增长30倍。

实景演出从无到有,成为改变旅游产业的力量。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新产品逐渐成为“旧套路”,目前全国有300多部实景演出,同质化、形式化现象严重,游客体验单一,实现盈利的不足10%,这个领域呼唤新的创新。

2.经济型连锁酒店

中国经济型酒店最早诞生于1996年,锦江之星在上海建立第一家经济型酒店,但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发展速度缓慢。2002年,携程和首旅集团合作组建如家酒店,正式拉开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大潮。2002年到2016年,经济型酒店数量从50家发展到2.2万家,房间数量超过200万间,整体呈现爆炸性增长,如家、汉庭、锦江、7天、速8、格林豪泰等一批经济型酒店品牌从默默无名到家喻户晓。

经济型酒店之所以大获成功,是由于针对市场需求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抛开酒店星级标准,砍掉豪华大堂、餐厅、会议室等占地大、耗资多的酒店设置,围绕客房、浴室、卫生间等核心住宿需求做标准化、品质化服务。经济型酒店价格上与三星级酒店相若,但住宿体验上更时尚、更便捷、更放心,性价比极高,预订方便,因此在极短时间内风靡全国,成为颠覆酒店市场格局的力量。

十几年里,经济型连锁酒店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再到转型等多个时期,诞生了如家、汉庭、7天、格林豪泰等多家上市公司。但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经济型酒店从2011年起进入转型期,酒店集团并购的步伐加速,同时对经济型酒店品质的升级也在逐步进行,中端酒店成为各方竞逐的新焦点。

3. 国家公园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被提上日程。2015年,国家13个部委联合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式启动国家公园试点,目前已经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全面拉开中国国家公园的大幕。

国家公园体制并非由旅游部门主导,也并非发改委等国家部委领导,而是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导推动,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小组组长,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该项事务极度重视。在管理体系上,目前部分国家公园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其他由省级政府代理行使,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全部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如此高规格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计划,设立的目的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全民共同利益。在发展思路上,国家公园也有意和旅游开发模式划清界限,十分警惕过度旅游开发破坏这一宏大战略。但旅游业无疑获益最大的产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规定“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在国家公园体制成熟的美国,2015年全美各类国家公园共接待游客3.05亿人次,这一数字几乎追平美国人口总数,是美国旅游业的中流砥柱。

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国家公园将在不远的未来颠覆旅游业整体格局。

战略篇

4.黄金周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1999年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自此黄金周成为正式的假日制度。

黄金周使人们拥有更长的假期,激发了出游意愿,培育了人们的旅游习惯。同时,黄金周也使国家更重视人们的旅游需求,发展旅游业也进入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视野,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投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黄金周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居功至伟,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大创新。

黄金周的初衷是激活国内旅游需求,但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黄金周制度也面临很多争议,“需求过于集中,交通拥堵,景区、酒店人满为患”,“不利于长期发展”。未来,黄金周制度将如何继续创新,对旅游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5. 旅游局升级旅发委

200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成立实体性“旅发委”,并列入政府组成部门,此后各地刮起一阵“旅游局升级旅发委”的风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先后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各地旅游主管单位从旅游局升格到旅发委,这是十分重大的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极强产业,管理权也极为分散,“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传统六要素分别掌握在不同的行政部门手里,旅游最重要的景区资源,也是分别由文化部、农业部、住建部、林业部、水利部等多个部门分头掌管。旅游最直接的主管部门旅游局往往无权或无力干涉上述旅游经营主体,权责不统一、多头管理、主管机构弱,是旅游业长期以来的管理体制弊病。

如今,旅游业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理清行业发展路径,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对旅游业的管理体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游客对旅游品质、旅游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也让旅游管理“人少事多”、“高要求弱职权”的矛盾更加突出。旅游局升级到旅发委,正是破除这一矛盾的关键,从单一部门推动,向多部门综合联动转变,从多头治理到统一规划、综合协调。

6. 厕所革命

2015年,我国旅游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厕所革命”,这场着眼于细微处的运动,却是带动旅游服务升级的标志。目前,我国旅游正进入大众化时代、品质化时代,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体系却长期欠账,不解决这一矛盾,旅游消费升级无从谈起,而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支柱作用也难以发挥。

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体系势在必行,这一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从何下手。中央和国家旅游局创造性的提出“厕所革命”的战略,从小处开始、从实处着手,目标清晰具体,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而厕所又是我国旅游基础服务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块短板,解决这一块短板对游客体验和旅游形象的提升作用十分巨大,对后续其他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了旅游者和居民文明如厕的意识和行为。可以说,我国旅游业的服务和品质全面升级始于厕所革命。

7.智慧旅游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发展战略,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形成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

所谓智慧旅游,主要以满足旅游者现代信息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和产业运行效率为目标,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的智能化。在此之前,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是景区乃至旅游城市的通病,数据收集、监测、传递效率低下,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和行业管理服务平台,使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存在较大困难。

随着产业规模和复杂度提高,上述困难的急迫性愈加突出。智慧旅游创新性的为政府、企业、游客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服务网络网络,并结合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升游客体验、企业经营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篇

8.在线旅游

在线旅游无疑是过去二十年里旅游业最深刻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产业运行模式。1999年携程旅行网成立,拉开了旅游和互联网融合的序幕,随后艺龙、同程、去哪、途牛、驴妈妈、蚂蜂窝等相继成立,成为年轻一代游客出游的主流选择,旅游消费决策、产品购买、出游和评价等一系列消费行为随之改变,旅游营销方式、服务模式、产业分工也被颠覆。

在线旅游以及伴随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和移动端智能工具等,消除了旅游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使旅游变得更简单,也为旅游长尾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使旅游更主题化、深度化、多元化。如今,在线旅游企业逐渐渗透到旅游全产业链,以资本、渠道、技术等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产业进一步革新。

9.旅游和地产联动

“旅游+地产”是过去二十年旅游业最鲜明的特点,华侨城的“主题公园+地产”,万达的万达文旅城,风靡各地的仿古街、古镇,搭配房地产的温泉小镇、滑雪小镇,以及目前正在风口浪尖的特色小镇,都可以归类到“旅游+地产”模式。

有关专家估计,“旅游+地产”项目占到全部旅游项目的70%以上,只有不到30%的旅游项目完全靠旅游业务收回投资。这一模式诞生的原因是,过去二十年里,房地产是国内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内需市场,国人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房产,而旅游属于非刚性消费,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和房地产不可同日而语,但旅游项目可以使周边地价升值,促进快速销售,这让地产和旅游形成一套完美搭配。

“旅游+地产”在业内受到不少诟病,它限制了旅游开发企业对旅游业务自身盈利能力的探索,使行业走向浮躁和泡沫化,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但不可否认,这一模式也为行业注入大量资金和活力,花样翻新的“旅游+地产”项目曾是行业重要的创新创意来源,部分优秀企业也曾打造不少有口皆碑的旅游项目。“旅游+地产”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也是形成当今旅游产业面貌的基础模式之一。

10.“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中一系列突出的创新,除了在旅游业中占比极大的“旅游+地产”外,旅游还和农业、工业、文化、科技、体育、医疗、教育、商贸、金融、城镇化等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工业旅游、民俗旅游、医疗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文创、户外运动旅游、赛事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民宿、温泉、滑雪、自驾游、露营等多元化的旅游供给体系。这种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不仅在推动行业发展,也极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

事实上,“旅游+产业”的模式,极大扩展了旅游的内涵和功能,旅游业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一个行业或产业,而是“既是产业又是事业”的复合概念,成为一项为全民谋福利、谋幸福的公共事业

(感谢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对本文的指导。)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