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销 > 正文

大数据杀熟机票领域多?分析显示根源是库存同步不及时

2018-03-16 17:14:42 证券日报 刘斯会

前述算法分析工程师表示,“从目前来看,机票领域是比较普及的,其它领域相关领域也在普及,这在经济学上涉及到个性化定价的概念。”

一年一度的3·15来袭,与消费者相关的话题再度推上风口浪尖。其中,互联网行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现象也再度被热议。

有消费者表示,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订购机票、酒店、还是电影票,均出现会员与非会员价格不一致的现象,与传统的线下交易利用会员卡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现象不一致,在线上消费这个新的场景下,会员反而比非会员所花费的钱更多,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话题早已经不新鲜。

某一线互联网公司资深算法工程师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坦言,不排除互联网某些网站上存在这种利用大数据分析老会员的消费习惯以及心理承受价位来“私人定制”价格的情况,但是从广义上来说,这还并没有变成一种普遍现象。

机票领域猫腻最大?

前述算法分析工程师表示,“从目前来看,机票领域是比较普及的,其它领域相关领域也在普及,这在经济学上涉及到个性化定价的概念。”

所谓个性化定价是要求特定客户为同一产品支付不同的金额,这个钱是零售商根据所他们所认为的消费者能够并且愿意花费多少而量身定做的——这需要利用到个人的数据点,其中包括信用评级等。而互联网时代将这一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出现了上述情况。

机票领域出现根据不同的会员等级显示不同价格的情况最早,也最普遍,经济学理论上,成立,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可能需要人为去规避这种价格机制。

而从出行领域的情况来看,有消费者表示,在某出行平台上打车,新用户价格为14.9元,反而老用户只需要17.9元,不过,上述出行平台却否认了上述说法,其回复称,之所以出现新用户14.9元是因为新用户有抵用券,并且是因为选择出行的模式不一样而产生的价格差异。

有谢姓消费者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也坦言,出行平台价格出现差异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打车的时间点,以及定位的差异,“要么就是定位有一点儿差异,要不就是优惠券额度不一样,要么就是某一个人买了打车优惠月卡。”

互联网公司否认

为了确认上述说法,《证券日报》记者分别联系了在酒店、机票以及出行领域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就记者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前述有关人士就利用大数据杀熟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均作了否认的表态。

对于市场上,大数据杀熟的一条关注度较高的是机票价格变动,比如多次搜索机票价格,等到再次预订时发现价格不断上浮,等到预订完机票后,再次查看价格却发现价格有所下滑等情况。

对此,有分析人士回应称,其实,之前春运期间广大用户搜索回家机票时就出现过一波这种说法,在其看来,这是一种技术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库存同步不及时,“中国的国内机票价格实行的是公布运价,明折明扣销售。这意味着,机票价格其实是固定的,给航空公司打工的第三方网站(OTA)不会因为卖的机票更贵而多获收益。”

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道,之所以出现价格浮动的情况,当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反复搜索同一趟航班价格,部分OTA会记录下来,在下次搜索时后台先抢票但是不出票。为了保证展现的价格能够最终成交,后台就只能抢更贵的价位,造成事实上的“反复搜索涨价”;其他陌生用户在搜索时,并没有强制刷新,而是沿用了几分钟之前的库存缓存,因此在事实上可能造成了同票不同价,因此,问题的根源是库存的更新不同步,搜索与涨价没有因果关系。(刘斯会)

标签: 大数据 飞机票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