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大咖说 > 正文

文旅大咖说 | 故宫王旭东:教育能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2020-01-14 16:43:26 凤凰网财经

人文是永恒的,教育一定是从过去走向今天,然后面向未来的。

近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大变局下的未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演讲中表示,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吸取营养、吸取智慧。当他们开放包容的时候,那个国家那个时代就是最强盛的时代。当他们自负的时候、当他们封闭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是走向衰亡的时候。所以通过艺术的作品、通过艺术的城乡,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是相通的,人文是永恒的,教育一定是从过去走向今天,然后面向未来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够从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

\

以下是文字实录:

王旭东:尊敬的林校长,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敦煌与紫禁城。

今天是我从敦煌到故宫博物院上任的整整9个月的日子,去年4月8号,在敦煌待了28年之后,来到了故宫。对我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来讲应该是非常幸运的,能够为两处中国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做服务,感到非常的荣幸。

博物馆有四大功能,其中教育是重要的功能之一。博物馆是一个大学校,我在敦煌待了28年,小学还没有毕业。没想到突然又来到紫禁城重新开始,现在刚刚从幼儿园向小学一年级进发。但是我还是愿意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对这两处世界遗产的个人粗浅的认识。

有很多朋友都很好奇,为什么敦煌,中国的西北一个非常小的城市,而且是戈壁大漠包围着,能够产生如此伟大的艺术。为什么会在北京有存在600年的一个皇家建筑群。当我从敦煌走向故宫,也就是走过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汉唐走向了明清。说到敦煌,我们一定会想起阳关、玉门关,阳关和玉门关凝聚着我们这个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和向东回望的乡愁。它的建立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当汉武大帝把黄墩作为一个郡设立之后,就在这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它的产生是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丝绸之路在走通以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沿着西域、沿着河西走廊向中原传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贸易之路、科技传播之路、文化之路,它孕育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的结晶,今天我们把它当做文化遗产。如果没有这条路,莫高窟不可能诞生。

当我们看到在默默的戈壁沙漠中有这么一片绿洲的时候,你一定会非常的震撼,在公元366年,佛教不断地向中原传播,莫高窟诞生了。就在这1700米的崖面上保存了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有壁画和彩塑。莫高窟持续一千年的创建,让我们见证了佛教的中国化的过程,也让我们见证了佛教艺术的中国化的过程,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开放,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四万多平米的壁画不仅能看到佛教的主题、佛教的故事,同时能够看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画面,现在也只有在敦煌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到一千年的历史变迁。因为在这些壁画中间,用现实生活的元素去反映那时候人们的探索,所以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候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形态。

到了故宫以后,我们完全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敦煌是一个佛教艺术的世界,到了故宫是中华文化的汇聚地。它是我们中国宫廷建筑的最典型的代表,它保存最完整。在明清以前我们有很多的宫廷建筑,但是现在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遗址。但恰恰经过明清两朝我们保留下这么伟大的建筑。紫禁城带给我们的是中华文化的汇聚、中国文明的汇聚,它不仅仅有这样宏大的古建筑群,在这个古建筑群里面还收藏了来自历代的文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宫廷生活,包括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产生的那么多的,我们今天认为它是文物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皇帝、大臣,及其他周围的人,对文化、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那样一种敬畏。大家知道清朝是一个满族统治整个中华民族的朝代。但是在满族统治中华民族的过程中,一定要敬畏中华文化的。所以皇帝都是要写字的,都要写诗的,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讲君臣的作品。

这两个遗产,其实莫高窟跟故宫有哪些异同呢?我从敦煌出来,我的视角可能有点独特。我做了一些比较,实际上敦煌的产生是来自民间的一种力量的推动,来自信仰的力量的推动,如果没有佛教这样一个宗教的信仰,是不可能产生这样一个持续一千年的伟大艺术。但是所有的创造都是民间自发产生的,我们今天说的众筹的形式,因为大家同样一个信仰在这个地方开窟,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莫高窟第220窟可以看到这个信仰的力量多么的强大,开凿于公元7世纪,一直持续了283年,在283年的时候子孙又在这个洞窟里画画,来纪念先辈。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洞窟至少是可以持续300年。从这一个洞窟就看出,民间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到了故宫,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景象,是国家意志的力量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建筑,造就了一种民族文化的汇聚。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我们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建筑群能够产生、能够保护、能够流传到今天。我们看到这个建筑群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它的建筑形制包括布局都是中华文化高度的统一。也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我们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靠民间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情怀,家国情怀,家跟国是统一的。所以可以在宫里看到家跟国的统一,实际上在我们整个统治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情怀。从绘画作品、从器物中也可以看到皇帝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富强,这是每一个统治者都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不管是敦煌是民间的力量为主,但是它背后还是要有国家的相对稳定、相对繁荣来支撑。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些遗产,看到随着国家的兴旺、国家的动荡,也能够体现到我们文化创造中间的一些特点。从故宫也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参与这些宫殿也不可能产生,所以民间背后有国家,国家的背后有民间,所以我觉得是这样一种共同力量的驱使,但是主要它们推动力量是不同的。

我们在敦煌,当然大家都知道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因为信仰在这个地方开库造墙,可以看到来自中亚的苏特,来自蒙古、西夏、鲜卑,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都在这个地方开窟造墙,还有吐蕃族,就是今天的西藏。也可以看到来自丝路沿线的这些文化的传播,从乐器这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到传播的丰富多彩。从出土的五万多件文物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在敦煌这样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城市,能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和谐相处。

到了故宫很多人想到的是清朝的封闭、保守、懦弱,到民族的危亡。但是我们依然要全面的看故宫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看到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在故宫里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中外的文化交流,也可以看到来自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宗教在紫禁城里怎么和谐相处。所以从清朝这样一个朝代要整合的看他200多年的历史。在里面有道教、儒家、佛教、萨满教等等。这些不同的宗教在皇宫里面共存,他作为统治者要通过文化和宗教来团结更多的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清朝对西方建筑的喜好,延禧宫,大家是从《延禧攻略》中了解的。很多人说它是烂尾楼,还有人说它是不是被火烧过,其实不是,就是一个钢结构的框架,没有完成清朝就灭亡了。但是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封闭保守的朝代,依然向往着其他文明中优秀的东西,他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水晶宫,去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这些文物上也可以看到文物上看到不同元素的交流。

作为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真的是大课堂。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大课堂里面,大的学校面永远都不可能毕业,但是我们获取的营养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每一个行业的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不管是我们的信仰不同也罢、我的年龄不同也罢、性别不同也罢,我们都会从这些古代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因为我们走到今天一定与我们过去宏大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吸取营养、吸取智慧。当我们在跟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甚至不同的宗教相互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更多以一种包容、更多的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当他们开放包容的时候,那个国家那个时代就是最强盛的时代。当他们自负的时候、当他们封闭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是走向衰亡的时候。所以通过艺术的作品、通过艺术的城乡,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是相通的,我们的人文是永恒的,我们的教育一定是从过去走向今天,然后面向未来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够从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