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 正文

旅游扶贫 | 厉新建:不是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就一定适合旅游扶贫,要警惕烂尾风险

2018-10-01 09:41:36 新旅界 旅游扶贫专题组

游客来了又走,产生的消费不够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持续的增收脱贫效果怎么做到?又要赋能村民、激发内生动力,又要尊重市场规律、借助外部力量,真的是旅游扶贫的两难问题吗?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乡村振兴元年。规划机构从办公室走进田野;旅游企业向乡村布局;地方政府谋求产业扶贫新模式;公益组织探索可复制的乡村发展路径……旅游遇到扶贫,有机遇也有挑战。
 
几天前,国家领导人再谈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因村制宜,切忌贪大求快。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如何防止“走弯路”?求知欲强烈的新旅界找了很多大佬蹭茶喝,也走访了很多典型的旅游扶贫项目,国庆七天,一天一篇,旅游扶贫年度调查专题陪您在思考中欢度国庆!
 

文/忻运

旅游扶贫,在2018年是个热门词汇。当大家都在谈论旅游扶贫的时候……且慢,旅游扶贫是什么?

游客来了又走,产生的消费不够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持续的增收脱贫效果怎么做到?又要赋能村民、激发内生动力,又要尊重市场规律、借助外部力量,真的是旅游扶贫的两难问题吗?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要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举着景区建设的旧船票,旅游扶贫项目能否登上全域旅游的客船?

2020年我国实现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在即,为完成脱贫任务而扶贫的表面旅游扶贫项目何时现形?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铁道部、北京市哲社规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休闲产业经济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并发表多部著作。关于旅游扶贫,我们听一听厉新建院长怎么说。

如何理解旅游扶贫?

新旅界:旅游扶贫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定义?

厉新建:关于旅游扶贫,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关注。

第一,跟经济指标有关。国家有贫困的标准线,既然是扶贫,那旅游扶贫首先就要考核通过扶贫是不是帮助扶贫对象摆脱了这个贫困线。

第二,是实现方式的问题。扶贫方式要与旅游密切相关,这涉及到经济指标的提高、收入的改善是不是通过旅游的方式、通过旅游参与或者旅游项目来实现的。

第三,我们还需要关注范围问题。旅游扶贫有可能是通过旅游项目的切入,带动整个村子脱贫,也可能只针对若干精准扶贫对象,以发展旅游为切入点让这些人越过贫困线。

第四点可能现在关注得比较少。让消费能力进入到贫困区域,给这个贫困区带来改善,这是大家普遍理解的旅游扶贫。个人觉得,我们看旅游扶贫的视角需要适当打开。一个地方开发旅游,吸引游客,游客在当地的人均消费可能只有一百块钱,是不足以推动这个地方的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这些人结束旅游,回常住地之后,可能会持续地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当地的物产,这样就会源源不断给这个地方带来收入。

我们习惯上把这种方式理解为电商扶贫,但这里需要明确,这些人之所以会通过网络去购买这个地方的物产,是因为去过那里旅游,才知道那个地方有这些东西。这是“旅游+电商”的扶贫,而电商扶贫的效果是因为有旅游而产生的。

所以旅游扶贫可能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个梳理,经济的角度,方式的角度,范围的角度,最后涉及到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扩展,这样的认识可能会比较全面一些。

新旅界:乡建项目可以归入旅游扶贫的范畴吗?

厉新建:做乡建项目的人,也许并不会关心这是不是扶贫项目。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说,乡建完全可以算是旅游扶贫。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乡村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恰恰就是乡建团队的工作。

第二,现在乡村旅游发展也有所谓“旅游+”的说法:“旅游+创业”,“旅游+创客”,我觉得你刚才提到的培田众创(编者注:由车明阳成立的“耕心乡村共创”在福建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的试点项目)就是“旅游+创客”的典型。乡建项目做得好,成为典型,人们发现原来乡村还可以是这样子的,这个村子就成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

乡建项目本身可能没有办法给乡村带去更多的收入。但某种意义上说,相比直奔主题的旅游扶贫项目,乡建项目起到的扶贫效果往往更加持久。因为乡建项目的出发点一般都是立足于改变人、改变人们的意识、改变乡村面貌,从根源上去解决乡村的一些问题,这样它延续的影响和生命会更顽强。

越是急功近利的事,越是不能够跟当地的生态——包括产业生态和乡村生态——比较好地结合。所以我觉得,乡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应该把它作为旅游扶贫的一种新模式去认识它。

新旅界: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异同点在哪里?

厉新建: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空间的概念,在乡村这个空间当中展开的旅游消费行为,或者这个空间当中发展的旅游产业,都可以叫做乡村旅游。而旅游扶贫更主要是的是根据能不能够帮助这个地方达到脱贫致富的结果来判断的。这两者有关联,但不能划等号。只不过因为我国很多贫困区域都是乡村区域,我们习惯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来看待。

大多数贫困地区,要不就是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要不就是工业化的资源贫瘠。从前当交通主要借助于公共交通的时候,一个地方如果开不进旅游大巴,做旅游开发是很难的。而现在恰恰出现了很多旅游新形式,比如徒步、户外和自驾等就不太依赖于当地公共交通体系。有时候自驾道路有些挑战,对自驾游客来说还可能更有意思。

另外,恰恰是因为没有工业化的资源,当地生态可能就保护得比较好。

我们深入地想一下,这些在工业化进程中乡村经济发展的劣势,在当下的环境中,刚好契合了目前旅游的一些新变化,更能对应当前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追求生态、享受生活的诉求,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去扶贫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通过发展旅游带动17%的贫困人口脱贫。

旅游扶贫需要注意三大问题

新旅界:旅游扶贫项目推进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厉新建:第一个问题,扶贫可能会产生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新矛盾。这是往往会被忽略掉的。举例来说,扶贫要精准到农户,选择的时候就得有标准线。过线和不过线,实际家庭情况可能差不多,享受的政策却可能很不同。

有些人刚好收入在贫困线之下,因为享受到了政策,收入得以明显改善,有些时候甚至因为扶贫政策原因,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而相比之下,收入只比贫困线超出一点的农户可能就变化不大,这样这些没有享受到扶贫政策和资金好处的人就会觉得不平。

确定标准线以后,划定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贫困户的过程当中,又涉及到权利约束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旅游扶贫所产生的一个连带结果,可以影响到乡村社会结构,影响到乡村社会治理的问题。这就是旅游扶贫背后很深层次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很多旅游扶贫只是一年中去两三趟扶贫点,这是没有办法真正了解项目的运转情况和实际问题的。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去扶贫,表面上看是完成了结对子的任务,但贫困户会觉得扶贫干部对扶贫不够重视,对旅游扶贫工作形成成见。

如果贫困户对扶贫政策都是不认可的,那他自己就不会真正投入进来,而我们都知道,扶贫工作光外界去扶是没有用的。旅游扶贫项目在继续现在的一些好的做法和优点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像一些公益机构或者社会组织那样,能够形成沉下去的决心和力量。

第三个问题,旅游扶贫的方式,细化下去也有很多。可以正儿八经做一个能够形成造血能力、也有市场吸引力的项目,通过项目的收入来带动脱贫,也可以通过旅游相关部门直接给贫困群众给资金。问题就在于,为了完成脱贫任务而扶贫,眼前是解决问题了,但没有显著提高扶贫对象自身的能力,那旅游扶贫的效果就难以持续。

也就是说,旅游扶贫不简单只是2020年到点完成任务的问题,而是需要高度关注可持续生计,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生能力”问题。目前一些旅游扶贫工作的风险可能也就在这里面。

这些问题,我觉得解决起来有难度。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旅游扶贫项目都能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要看到有些旅游扶贫项目要不没有持续的扶贫能力,要不就是不符合市场规律。

新旅界:当前旅游扶贫项目普遍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厉新建:很多人会觉得,现在旅游需求很旺盛,好像只要你把口子打开,游客和消费就会像水一样涌进来。这是不现实的。在那些贫困村落中,生态好而交通差的村子有很多,想通过旅游的方式达到扶贫目的的村子有很多,也就是说在当前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旅游扶贫村的同类型竞争对手会大量存在。

旅游扶贫也有个跳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思维的问题,更何况投资者一定倾向于到已经有投资、基础好的地方进一步投资。旅游扶贫竞争中需要关注的是,一旦某个地方开始开发了,那它之后得到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条件就会越来越好,资金也会容易源源不断往那个地方去。而那些与这个地方条件差不多的临近村子,如果错过了第一次投资,之后获得资源的概率会越来越小。这也是相应扶贫区域在考虑引进资金和投资者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另外值得重视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村子都具备通过发展旅游来脱贫的条件,一定要非常明确理性地看到这一点。

所以原国家旅游局会有一些做旅游扶贫规划的公益项目。规划机构选择是否要为一个地方做旅游扶贫规划的时候,会判断资金投进去之后,是否真的会有游客到这个地方来。只有这个判断结果认为是可行话,才会再进一步考虑应该怎样逐步来实施的问题。

旅游扶贫可以“+”什么?

新旅界:红色旅游、民族旅游与旅游扶贫相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厉新建:有些地方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目前红色教育受到各方面高度的重视,红色旅游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命力。不过也要注意,不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个小景点都可以发展旅游扶贫,也不是有一点红色基因就能搞得了红色旅游。

另外就是像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确有很多能吸引游客的民族文化、习俗、工艺可以开发出来。原国家旅游局一再强调“旅游+”的概念,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一定要跟传统手工艺的元素结合。

5月份我作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首席体验官前往大理洱海边上的周城村,这里的白族阿妈原本就有传统的扎染技术,又有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及木兰汇、腾讯公益等公益组织的支持,周城通过“妈妈制造周城守艺扎染合作社”这个组织,把村里会扎染的人集中起来,资助他们做扎染作品,还请著名设计师帮他们做设计,这样扎染作品既有传统又有了时尚气息,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游客,而且还走向了国际舞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村民可能不一定当得老板,但传统手工艺是自古延续下来的,只要把分散的变成集中的,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不需要后续不断的外界投入也可以有持续的生命力。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时,类似周城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但不可否认,很多地方本来没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只是有点资源,而且这个资源还达不到能够吸引很多人来消费的地步,却投了钱进去搞旅游扶贫项目,最后可能不仅起不到旅游脱贫致富的效果,反而可能因为把钱投入了旅游开发血本无归而让那个地方变得更贫穷,旅游扶贫没搞成,弄不好还成了旅游致贫。这不是因为旅游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对当地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

新旅界:以民宿为旅游扶贫项目的切入点,需要注意些什么?

厉新建:乡村民宿在旅游扶贫项目中是乡村或者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和平台,通过它作为一个入口,可以带动更多乡村的产品进入市场。

在北京延庆的网红民宿——“隐居乡里”旗下的山楂小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住山楂小院民宿的客人,在那里喝山楂汁。山楂直接卖的话,可能5毛钱一斤,一斤山楂可以出5瓶山楂汁,每瓶售价20元,相当于一斤山楂的价格变成了100元。一斤山楂怎么从5毛钱卖到100块钱?没有民宿这个平台是不灵的,单靠村民自己也很难做出来。只有当山楂和民宿结合之后,再进一步做产品的品牌化,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所以旅游扶贫里,民宿不是一个简单的住宿形态,而是带动整个乡村脱贫的枢纽和平台,要通过它来组合乡村其他的要素。当然,民宿的发展对短距离消费人口的依赖比较强,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做民宿,因此也不是所有的旅游扶贫都可以把民宿作为突破口。

新旅界:除了民宿,还有没有比较好的旅游扶贫方式呢?

厉新建:传统上就是开发旅游景区,通过景区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对于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建设景点,应该尽快在短时间内形成有足够吸引力的景区。这跟一些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搞旅游全域化是不一样的。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景点建设比较完善,整体设施也已经比较完备,很多不是景点的地方,一样可以给人带来很深入的体验。如果在贫困地区也说一碗水端平,不搞冒尖,以那些地方现在的条件能吸引来游客吗?估计很难。

新旅界:景点旅游和全域旅游,从字面上看是不同的东西。那么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还有没有结合点呢?

厉新建:对于全域旅游,可以有不同视角的理解。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可以在这几个方面结合。

第一,全域旅游涉及到主客共享的问题。旅游发展不仅是为游客服务的,还需要为当地百姓服务。发展旅游业不能只是让投资者得益,也要让当地人从中得益。而旅游扶贫就是要让旅游带来的收益更多地被当地百姓享受到。

第二,发展共建。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投资者和企业去建设,也要让当地人投入进去共建。

第三,产品共创。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会跟当地百姓有更多的接触,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并不简单只是景区的产品。风土人情、当地百姓的精神风貌,这些也是旅游产品的构成。

最后,市场共治。也就是市场秩序的共同治理问题。

总体来说,我觉得全域旅游一方面空间尺度要稍微小一点,太大的区域想做全域旅游,很难。第二,就发展阶段而言,只有当旅游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的时候,提全域旅游才比较可行。

关于旅游扶贫规划

新旅界:旅游扶贫规划是什么?扶贫攻坚决胜期阶段做旅游扶贫规划,时间是不是比较紧迫了?

厉新建:旅游扶贫规划如果用做传统规划的方式做,这个规划可能没有多大实际用处,尤其是如果这个旅游扶贫规划已经涉及到村子的时候。个人认为,旅游扶贫规划需要做的不仅是指出这个村子应该干什么,还应该指出应该怎么干。比如说这个村子应该搞民宿,那民宿应该怎么搞?民宿搞好之后,怎样带动周边的老百姓进行生产和销售?老百姓怎么就业、怎么参与?做实这一项,其实就行了。

规划完成以后还要落地,要形成生产能力,形成生产能力之后,还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生产能力,必须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才能脱贫致富。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2018年已经过了大半,而所有的项目从建设到市场推广都是需要时间的。就今天来讲旅游扶贫规划,从个人的判断来说,已经比较晚,或者说已经太晚了。

新旅界: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后,现在那么多在建的或者将要开展的旅游扶贫项目会受到什么影响?

厉新建:接下来这两年,任务非常艰巨。2019年、2020年本来应该是扶贫攻坚收获期而不应该是建设期。这个时候再建项目,要立竿见影,非常困难。要快速产生效果,只能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

做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是很不一样的。2020年以后项目会怎么发展,主要还是要看这个项目是不是只是为了完成2020年脱贫目标而做的。如果这个项目本身有市场需求支撑,那之后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果只是为了完成目标来做,就算现在能拿到很多支持,等到2020年,结对任务完成了,对口扶贫单位撤走了,这个项目很容易烂尾。

所以我们确实需要警醒:扶贫攻坚任务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但旅游扶贫项目会不会有烂尾的风险?估计现在有一些项目就已经进行不下去了。有些企业尤其是国企承担了扶贫任务,在贫困地区做扶贫项目,一个亿、两个亿地投进去都没有问题,但扶贫任务完成以后,没有市场内在需求做动力的时候,要再每年投钱,恐怕就不可能了,到那时,这些旅游扶贫项目如何继续,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