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 正文

旅游扶贫 | 尚村的变与不变: 一次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018-10-04 15:01:51 新旅界 旅游扶贫调查组

当村民的生计空间在市场经济与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日益狭窄时,合理的发展成为村落传统得到恰当保护的必然诉求。

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乡村振兴元年。规划机构从办公室走进田野;旅游企业向乡村布局;地方政府谋求产业扶贫新模式;公益组织探索可复制的乡村发展路径……旅游遇到扶贫,有机遇也有挑战。

几天前,国家领导人再谈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因村制宜,切忌贪大求快。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如何防止“走弯路”?求知欲强烈的新旅界找了很多大佬蹭茶喝,也走访了很多典型的旅游扶贫项目,国庆七天,一天一篇,旅游扶贫年度调查专题陪您在思考中欢度国庆!

文/忻运

提起传统村落,你会想到什么?青山环绕,绿水淙淙,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历史痕迹浓重的村落格局?人们对传统村落假以美好的遐想,却容易忽略传统村落之所以得到完好的保护,往往与其地处闭塞、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也较少意识到,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其“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法离开在村内生活的村民而独立存在的。而当村民的生计空间在市场经济与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日益狭窄时,合理的发展成为村落传统得到恰当保护的必然诉求。

传统村落、良好的旅游资源和贫困现象三者在空间上一定的重合度,使得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与旅游扶贫之间存在诸多交集。但值得警惕的是,生硬的旅游开发会对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文化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问题日益重视。

竹篷乡堂傍晚远景摄影:夏至

2017年夏,受到安徽省住房建设厅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项目组在尚村开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试点,旨在以陪伴方式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契合当地情况、集聚多方力量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项目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UP朴素建筑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协会及上海照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团队安排一位驻村工作人员,在与村民的长期共处和沟通中,了解村民真实的需求、愿望并反馈给规划师与建筑师,同时将规划师的设计、想法传递给村民,让村民从宏观层面对于尚村的发展方向有更多的理解。

从贫困村到3A景区

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尚村,距离绩溪县城车行1小时20分钟,距离黄山车行1小时50分钟,距离安吉车行2小时50分钟,距离杭州车行4小时。绩溪县拥有我国铁路编制上最大的县级站——绩溪北站,高铁到黄山北站仅需14分钟。

尚村是“国内首家摄影小镇”,新安江、青戈江等三江源头,与著名的梅干岭油菜花摄影点直线距离2公里,村域内有绩溪第二高峰饭甑尖。

尚村的古朴小巷与墙上的摄影作品

尚村的形成大致可追溯至唐末,中原战乱,各士族大户迁入皖南徽州,尚村地处偏僻,仅溪流孔道与外界相连,多个士族姓氏选择于此地定居避难,陆续进入,最终形成十姓杂居共治的格局。村落宗族文化浓厚,有九个家族建起祠堂,保存完好,格局完整,故称“十姓九祠”。因田少山多,交通闭塞,百工技艺自备。此外有极富观赏性的民间活动“板凳龙”。

尚村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在2014年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2014年,绩溪县摄影爱好者团体“绝摄徽州”偶然间发现尚村,外界第一次通过照片认识了这个古村落,尚村的旅游发展由此开始。

随着摄影爱好者和驴友的陆续造访,沿着村庄主路,村民经营的农家乐应运而生。2015年,尚村组建休闲农业农民合作社,打造“四季花海”(油菜花、荷花、葵花、雪花)景观。2016年,绩溪尚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国首家“摄影小镇”在尚村挂牌;尚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尚村夏季的荷花池

作为重点旅游扶贫村,尚村在县旅游部门的财政支持下完成旅游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7年,尚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并于年底脱贫。截至2018年7月,尚村已发展农家乐12家,全村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农户20多户、100余人。

尚村目前有三个旅游高峰:清明节左右的油菜花节,七、八月份的荷花节与民俗文化月,与十月左右的晒秋节。油菜花节、荷花节、晒秋节等活动的连年举办,正在为尚村逐渐积累人气与口碑。

目前尚村的游客不仅来自绩溪县城、黄山市,也有从杭州、南京、合肥、无锡甚至上海自驾而来。活动举办的数天之内,尚村每日接待游客少则三、五千人,多则可达上万人。

但在旅游发展初期,尚村的游客量是不稳定的。非活动期间,尚村游客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此外,很多游客来到尚村,并不产生消费的行为,甚至直奔附近景点,不会进到村子里游览。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村民、村干部还是旅外人士(指不在尚村工作生活的尚村人),都有共识。

今天的尚村与一个成熟、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仅是游览路线、服务点等景区基本要素的设计,更是可以让游客与村落进行对话、重现村庄公共记忆的空间,是使尚村所保留的传统变得可参与、可体验的旅游产品

为了让尚村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尚村所保留的传统在新时代里得到激活与传承,顶层设计在尚村的进一步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注“板凳龙”仪式背后的精神内核

尚村主要的游客则分为两类:旅行社带来的参观团或私人旅行团,和自驾游的游客。自驾游游客中,以摄影或登山为目的的居多。

经过在尚村的调研,中规院项目组认为,尚村的保护性发展应当以机制建设为基础,在旅游产业培育过程中,探索传统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机制为此,尚村旅游原有的模式需要调整。尚村需要开发的,是与传统文化保护更为相关的休闲旅游产品,将游客群体结构从目前以观光游为主向以文化休闲游的方向进行调整。

这一整体思路,是项目组基于对传统村落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所做出的决定。了解尚村的“板凳龙”仪式及其对于村庄的意义,或许有助于理解尚村旅游模式以及游客群体调整的必要性。

板凳龙表演

板凳龙,顾名思义,是由板凳组成的长龙。板凳上安着灯,夜间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两个村民分别执龙头、龙尾,另外四、五十个村民每人扛一把板凳组成龙身,在主持人的指挥下做出各种造型。这项活动有竞争又有合作、极为考验参与者的配合与默契。

正如尚村项目团队成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卢晖临对新旅界(LvjieMedia)所言,“民俗原本是嵌入在村庄的大的生活体系中的,是为了村民服务的。”尚村因其多姓杂居、实力又相对均衡的历史原因,形成十姓共治的管理模式。不同的家族平时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但村庄又要作为一个共同体运转。“板凳龙”在尚村得以传承,在卢晖临教授看来,是“回应了村庄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存在的需求”。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尚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形式背后,在尚村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并不断加强的合作互助精神。“乡贤”,在精神文化日益萎缩的乡村越来越难以寻觅,在尚村却以“旅外人士”这一身份继续活跃着。这些人虽在外工作、生活,但定期开会讨论村庄事务,在村内有重要活动时提供义务的支持。

尚村具有一种在当今社会少见的、还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精神。作为活着的传统精神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尚村的建筑以及村民的生活方式才具有不可复制的灵魂厚度

另一方面,抱着猎奇心态的观光客在尚村不会做太久的停留,同时也不会有机会真正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这在卢晖临教授看来,是失去了一个“学习和被教育的机会“。

搭建凝聚保护村庄力量的平台

尚村想要吸引的游客,应该是“能以一种谦虚的态度、一个很强的动力去寻找、去学习、去体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其背后的精神意义的这样一批人”。

从观景台远眺尚村建筑

以唐家老屋改造为起点的民宿计划在调整游客结构这一思路下诞生。改造将涉及四栋民居,由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郭海鞍主持设计。

发起众筹,是项目组考虑了很久的引资方式。众筹能够聚集起一批认同项目理念、愿意深入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人,实现投资者与村庄的共赢。“如果有那么几个这样的人共同投资民宿、负责民宿几周的运营,在平时交给合作社来管理,就可以分摊很多资金上的压力。这在其他地方是有先例的。”

但众筹这一方案也并非绝对完美。一旦引入资本,对于投资回报就将有要求,或多或少地干预项目推进速度和方向。怎样控制影响、保证资本介入不破坏村庄内部团结、保障尚村村民的利益,项目组还在慎重地思考中

确定的一点是,传统村落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离开外界资本的帮助,但如卢晖临教授所言,当村庄的主体性确立,当村庄自身有一个完善强大的组织架构之后,就可以和外来的资本进行博弈

同样遵循市场规律,当村庄与外界资本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时,在对村庄资源的“定价”上会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村民与村庄自身主体性的确定,是卢晖临教授在传统村落保护相对成功的案例中看到的共性。

无论家族大小及定居尚村的时间先后,各家族间以平等的方式自治互助,是尚村在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并沿袭至今的传统。民国时期,尚村九姓共同设立“积谷会”,通过全村粮食统筹的方法解决吃粮缺额。后“积谷会”影响扩大,成为实质上尚村各姓共治的民间管理组织。

时至今日,尚村仍有“十姓理事会”,“遇村节庆、祭祀、庙会、济贫等大事,也由各姓选出代表参加议事”。2016年,尚村人以“让大家了解大美尚村,让徽州民俗走向世界,致力打造尚村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宗旨,自发创建积谷会微信群。

尚村“积谷会”规约

在以旅游产业培育为路径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尚村也正需要一个类似“积谷会”的平台,凝聚各种保护村庄的力量。这些力量的协同合作,将让项目得到不断推进的同时,避免给村庄带来“建设性、开发性”的破坏

2017年,在项目组推动下,尚村传统保护与发展合作社成立,共吸纳社员133人,筹集资金52.7万元。与积谷会不同的是,今天尚村命运牵动的,不仅是来自于村庄内部的尚村村民和村干部,还有扶贫干部、旅外人士、社会组织甚至外界关心传统村落、认同传统价值的个人与企业,他们都有可能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碰撞观点、融汇力量,为村庄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项目组希望合作社对内能够促进村民自主管理,对外则能引进社会资源和专业人才,让尚村旅游项目获得价值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社运作的过程中,调动村民自身的积极性,为村民赋能,让村庄形成强大的自我管理组织。而这需要时间与耐心。正因如此,谈及尚村项目,卢晖临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愿慢一点

北侧邻家阳台看竹篷全景 摄影:夏至

尽管慢,项目组一些小规模的尝试已经为村庄带来了可见的变化。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宋晔皓设计、当地村民参与搭建的竹篷乡堂,又名“幽篁里”,是在尚村高家老宅旧址上建造的半开放式竹结构建筑。

“幽篁里”采用竹伞的结构和圆拱乌篷的组合,每组拱篷跨度与村内传统民居的屋顶进深相近。在功能上,“幽篁里”兼有简餐餐厅和村民会堂的双重作用,是一次活化村落空间的谨慎尝试。

村民在为“月光豆腐宴”布置餐桌

正因为这样一个空间的存在,如“月光豆腐宴”等引起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关注的活动、如“共生”青年艺术家联展等实现艺术与村落间对话的展览,能够在一个既与古村落原有格局相融、又带有一定新鲜元素的公共空间中开展。以此为起点的公共艺术区,将与未来的民宿区一道,串联起整个尚村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区。

旅游扶贫六问:

(注:本期旅游扶贫六问由中规院尚村项目驻村工作人员王正完成。)

Q1.用一句话向目标游客为绩溪尚村打个广告?

A1.来尚村,体验传统村落的生活。

 

Q2.旅游扶贫项目与普通的旅游项目在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A2.很多时候,旅游扶贫项目的第一笔资金是政府资金或者项目资金,很重要的就是这第一笔资金该如何使用才能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或资源进入到这个项目,或者更好地整合村集体资产,然后惠及到村民。在这当中政府的责任很重要。一方面要给予引导,对村落进行保护性的、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开发,另一方面更好地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赋能村民。

Q3.参与项目过程中最困惑的是什么时候?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时候?

A3.如何做到既满足村民他们本身的一些需求,又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商业化现代化社会的冲击,这是让我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村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村子要发展的话,不可避免有外界的文化、事物的介入,这中间会产生非常多的文化、行为理念与生活方式上的冲突。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村民会认可我们的工作,觉得我们的项目确实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好处,这个时候我觉得比较有成就感。

Q4.这个项目能够持续做下去,你认为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A4.从最根本讲上还是满足本地村民的需求。从国家领导人提出乡村振兴,到之后大家关于乡村对现代人的意义在哪里的讨论,其实从我们的祖辈往上数,很多都是农民出身。乡村对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建筑和景色,而是它里面的生活记忆。把乡村发展建设起来,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应该说是把乡村生活重塑起来。

Q5.你希望这个项目最后做成什么样子?

A5.第一要满足村民的需求,不论是生活还是发展的需求,第二才是满足外来人的需求。另外村庄能够活起来的一个标志是人口的回归,从我的角度讲,一方面希望本村在外打工的村民可以回归,另一方面希望有更多城里人以新村民的身份加入到村子里,共同重塑乡村生活。

对于我们的整个项目来说,这是安徽省住建厅委托下做的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试点工作。这个项目聚集了很多不同的团队和专家资源。其实大家一直希望能把这个试点项目做成功,使它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Q6.今天我们所说的贫困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物质贫困,而是机会的匮乏,不是绝对贫困,而是相对贫困,你认为旅游扶贫让贫困人口脱贫之后的下一步应该是什么?

A6.在村庄内部建立一套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的社区保障体系。其实我们在工作过程会发现,贫困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另外像农村养老、农村上学,还有一些农村的弱势群体的保障,在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是比较缺失的。我们希望在这个村子发展起来之后,能够有一些自己的力量,比如资金、人力,在村子内部搭建一套面向村里的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保障体系。

手记

尚村有较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摄影爱好者、古建研究者等特定人群中小有名气,但总体算比较冷门的景区。从更大的范围看,尚村所在的绩溪县也同样。稍作了解可知,绩溪县是胡锦涛、胡雪岩、胡适、胡宗宪等名人的故乡,也是徽菜之乡、徽墨之乡、徽剧之乡;绩溪县与黄山市有高铁相通,仅需14分钟车程,黄杭高铁、武杭高铁也将相继在绩溪开通;县内的龙川是宣城市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同时绩溪县也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

对于绩溪县的旅游发展来说,较尴尬的一点是,绩溪与黄山市接壤,而行政上属于宣城。绩溪与黄山景区的联动,属于两个行政市之间的合作,但黄山市在旅游发展上的力度,是近年来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的宣城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对游客而言,绩溪“养在深闺人未识”反是件好事。绩溪县城的安静、清洁令人印象深刻。

尚村距离绩溪县城有一小时左右车程,区位优势不及龙川、仁里、太极湖村等靠近县城的景区明显。向出租车司机打听绩溪旅游咨询的话,司机会告诉你尚村的位置“太里面”,游客要去也往往是游览绩溪的最后一站。不过,太极湖村“看一圈就可以出来了”,而有些时候,“有的游客就是冲着某个景点来的,比如我拉过一个客人,特别钦佩胡适,一定要直奔胡适故居。”—尚村旅游发展或许正遇上旅游由观光向满足更多元的需求升级的契机。

目前的尚村,“既有一些商业化的尝试,同时还保留着很多古朴的、没有规范化的东西。”尚村人虽历来勤于耕读,知书修德,但没有出过特别大的人物,尚村也没有特别宏伟的建筑。尚村的古建筑是平民的建筑,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无论是石板路还是墙上的痕迹,都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古代普通人的生活,以及在村庄这个空间下的共同生活是如何缔造的。在卢晖临教授的眼中,尚村是一个安全、友善的空间。

在尚村,既能遇到义务协助办活动、做讲解的旅外人士,也能遇到喜爱搜集尚村历史故事、对尚村房屋的门闩形状都有一番研究的普通村民。驻村工作人员王正说,“尚村的人文精神深入到了每个家庭,在每个家庭形成了不同的东西、通过不同的细节表达,而这些不同的东西又共同构成了村庄的大文化”。

竹篷里的田野调查入门课,和竹篷后方围观的村民

在尚村走访的第二天下午,尚村迎来一批年轻的00后客人,参加由卢晖临教授指导的暑期农村调研研学营。这天晚上的竹篷,就成为了田野调查入门课的课堂。有好奇的村民在竹篷后方观望、后来干脆坐进了竹篷。笔者认为,这一刻的竹篷作为一个嵌入古村的新鲜元素,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的确促进了新与旧、内与外的融合交流。竹篷对于尚村的意义尚充满多种可能性,但这仍不失为一次带着对古村的敬畏的、负责任的尝试。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尚村试点项目亦是如此。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