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

华侨城集团总经理姚军:文旅融合的4大趋势与机遇

2018-05-16 11:29:06 新旅界 Jenny

5月11日上午,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在2018第三届文旅产业巅峰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文旅新时代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与展望“的演讲。

5月11日上午,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在2018第三届文旅产业巅峰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文旅新时代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与展望“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诗与远方的组合,实在是恰逢其时。

 

未来中国文旅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必将演绎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文旅产业“大跃进”

 

一是文化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新高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产业性质从最初的“经济型产业”、“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10年来,全国旅游总收入从2007年的1.0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4万亿元,增长了5倍,而且除2008年以外,各年度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 GDP 增速。

 

如今,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旅游进一步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传播、交流的平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旅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旅游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是产业投资主体呈现竞争新格局。2017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各类文旅基金数量达到100余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以上。可以预测,未来三年,各类国家级的文旅产业基金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断为产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实际上在投资端已经形成了跨行跨界的新格局,根据《2018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发展趋势》报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在106个重点旅游投资项目中,旅游企业投资商仅有27个,占比26.7%,其余非旅企业投资商占比73.3%。大型非旅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加速进军文旅产业,推动产业格局的大整合、大调整。

 \

 

三是消费升级倒逼供给侧创新产品新形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常态化的生活选项。据统计,从1984年到2017年,国民人均出游次数从0.2次增长到3.7次,增长了18.5 倍,国内游客数量从2亿人次扩大到50亿人次,增长了25 倍。

 

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游客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的转变。人们出行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还衍生了亲子、医疗、体育、休闲度假等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以陪伴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年轻族群为例,他们不论是对实物消费,还是文化娱乐消遣,都追求精致化和个性化,所以消费升级带来的品质追求和个性化需求,是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应面对的新课题。

 

文化与旅游更为亲密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

 

一是资源融合。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

 

我国地域广阔、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多种公共资源等,它们都可以与旅游资源结合,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快速改变着游客的消费行为,也对文旅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重要的改变。虚拟现实、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与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文化旅游与技术融合的力度和强度。

 

\

 

三是功能融合。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 文化旅游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社会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因此,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功能融合实际上是实现当地居民与游客共享资源,常态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过程。

 

比如华侨城集团在规划设计运营大理古城、安仁古镇等城镇化项目过程中,既要保证原住居民对这些资源的享有和利用,同时也让更多的游客享受这里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华侨城集团将这两种需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了。

 

四是界域融合。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界域融合已有了许多体现,如农业采摘与观光旅游、工业参观与体验旅游、动漫与影视旅游、表演与演出旅游等。一二三产业界域的联动,以及景区、城区等地区界域的融合,正不断促进文化旅游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文旅产业“未来可期”

 

一是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除了颁布《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外,“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各经济区整合划分以及大城市群的规划建立等经济空间布局都有利于文旅产业资源整合与市场扩容。

 

此次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仅在行政机构上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原有产业边界的消融,原本相对独立和分割的产业必将形成聚合,促进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

 

二是市场机遇。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过去5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产业则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

 

根据《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预测,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体量。

 

从战略布局看,文化业和旅游业都是国家规划的重头戏,预计“文化+旅游”的产业在未来5-10年将达到15万亿的规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数字正在转化成现实,文旅产业发展的大时代正在迅速崛起。

 

三是地区机遇。京津冀一直是投资的重点区域。尤其是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再加之冬奥会、第二机场、通武廊等政策的发酵,京津冀地区更是成为了市场追捧的热点。

 

从大区域看,近两年东部地区依然是投资重点,实际完成投资额约占全国的50%;西部地区投资洼地效益逐步显现,不仅地区投资增速最快,而且实际完成投资额已超过中部地区。

 

四是业态机遇。“旅游+”“文化+”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突破传统行业的限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

 

\

 

以华侨城为例,十八大以来,华侨城前瞻性地把握文旅产业融合机遇,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文旅小镇、美丽乡村等新的文旅产品和业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了文旅小镇、美丽乡村等新业态外,回归健康生活、回归体验互动、回归文化创意的旅游康养、主题公园、文化旅游综合体类产品同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根据主题娱乐协会 ( TEA) 和AECOM联合发布的《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行业游客报告》预测,中国主题公园的整体游客量将会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主题公园市场。

 

当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最大的刚需,追求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以及幸福感、获得感、体验感已逐步取代过往对物质的需求。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背后更深刻的含义是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变革,需要全行业、全产业、全领域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文旅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在国家不断释放利好信号的政策引导之下,变得如火如荼,但是繁荣之余,部分文旅特色小镇的运营现状也引起了行业人士的诸多担忧。

 

5月9日,新旅界成长营公开课邀请到特色小镇运营专家唐晓飞,从实践操作的层面,就文旅特色小镇运营不同阶段的几个致命问题,与成长营的学员做一些探讨。

 

 

(本文根据唐晓飞5月9日在新旅界成长营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为全部课程的1/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回看。)

 

导师 | 唐晓飞

整理 | 马艺铭

 

特色小镇运营中的几个“坑”

 

文旅小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做出细致切实的市场调研,确定项目总体定位,为后续的良性运营做好铺垫。但文旅小镇是新生事物,由于经验不足,项目方在期初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导致后期不得不整改,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文旅小镇的商业形式属于文旅商业步行街,区别于城市商业体

 

从特色小镇项目立项开始,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属性上来看,文旅小镇的商业业态是以街区型的文化旅游为主。因此,业态布局上,要注重旅游属性,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完全做旅游业态,也要兼顾到在地消费和属地化消费特性。

 

如果完全做旅游业态,忽略了本地的市场,就会导致在小镇商业街在客流量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难以维持理想的开门率。

 

另外,在规划和策划阶段,就要把整个项目的商业动线、旅游动线,文化动线、人流动线综合考虑到一起。使得游客能够按照我们所预想的节奏来游玩和消费,由此实现商业价值,拉高人均消费。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物流动线和车流动线的规划,要与后期的运营相结合。车流和物流动线牵扯到诸多后期运营环节,比如店铺铺货、垃圾清运、油烟排放等。现在一些比较早的古城,像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都存在着垃圾车和游客走同一条线路的情况,这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观光体验感。同时,物流和车流动线的合理规划,对后期运营成本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导览系统是文旅商业步行街的标识系统,在景区里具有权威性。在实际操盘中,我们会发现游客对导览系统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工作人员的口头指引。

 

2. 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要提前考虑在运营阶段如何转化

 

诸多文旅小镇都具备水系景观,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除了水费,还要交资源费,如果小镇没有活水水源支撑,那么这会是不小的开支。

 

另外开支比较大的就是公共区域的保洁费、照明费及安保费用,这些公共区域的费用最好不要分摊到商家身上,如果这些费用都由商家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负担通过商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将对整个小镇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前期我们要在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方面周密考虑,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经营等手段进行转化。

 

3. 商业区域的容积率不是越高越好

 

目前特色小镇开发商和投资人大多脱胎于地产行业,一般都会认为容积率越高越好,但事实上容积率高,建安成本(建安成本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简称,包括建材费、人工成本、机器使用费、水电线路安装费等)也会相应的较高,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情。

 

那么容积率达到多少才是最佳的?我认为,要在投入单价、物业市场价值和物业使用坪效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物业单价较高、使用坪效更高的积率才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多数文旅小镇项目的位置都比较偏僻,所以容积率尽量不要做的太高,做到0.3-0.5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在城市核心区,做到0.3-0.5就比较低了。当然具体做到多少,还需要综合上文提到的三个方面因素来考虑。

 

4. 高科技互动项目的上马需要谨慎

 

目前较多的投资人由于年长的关系,倾向于将高科技项目投放在小镇里,他们通常会认为高科技互动项目体验度高,互动性强,并且又能突出自己小镇的文化氛围和主题。

 

但事实上高科技互动项目,有几个先天性缺憾:第一,保鲜度差,游客体验过一两次后,可能就不再想去了。第二,技术淘汰的快,可能你上半年刚做好,到了下半年,新的技术已经淘汰了这种玩法,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了。

 

另外,高科技项目难以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不管是5D还是7D,对于游客而言都是3D,3D以上体验感基本上是一样的。它的独有性也很难把握,因为凡是只要掏钱就能做到的事,那么你想做到独有性就非常难,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在高科技互动项目上,投资人需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自信。

 

5. 演艺项目的上马,要做好评估

 

大型演艺项目的运营难度系数很高,在国内市场上,演艺项目是重渠道的文旅产品,需要运营团队对市场熟悉,对渠道运作非常了解。另外,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只关注这个演出形式的独有性,或者演出内容的吸引力有多强,但往往忽略了,演艺项目落地后每日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日常运营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就会造成项目后期的运营压力。

 

目前演出行业有人提出了演出项目“小而美”的概念,我本人对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从我的运营经验来看,也不见得能取得市场认同。演出项目究竟应该是大型(实景)、还是“小而美”。不是由投资人或者策划师想象出来的,是游客的接受度决定的,大型演出的市场表现下滑之后,不一定小型演出的就能好卖。

 

大型演出项目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团队游客市场的变化,要找到真正有“出路”或者卖点的演出产品,而不是演出形式和规模的问题。我认为演出产品要根据消费需求,做好业态的生态组合才是出路。

 

6. 提前做好税务筹划

 

小镇项目的商业部分基本属于商业地产,如果是物业自持或返租,就需要提前做好房产税的税务筹划。因为房产税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主要有两种收税方式:第一是每年度税费,原值×70%×1.2%;第二是,房屋年度租金×12%。

 

 小镇操盘的几个“忌讳”

 

作为一个文旅小镇项目的决策者,应该对文旅小镇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不能凭感觉决策,要做好行业调研。

 

1. 关于小镇门票的收取问题

 

目前来看,收门票的文旅小镇,里面的商业都不太强;不收门票的小镇,商业都做的还不错。但是,要想将两者同时做到最好,难度是很大的。如果既想把商业做好,还要收取门票,要对市场做一个周密的调研,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切忌盲目自信,异想天开。

 

另外,商业行为都是存在风险的,并不是说自营就一定可以赚钱。自营业态在整个项目股份中的占比多少,需要做周密的核算。

 

2. 关于小镇项目的旅游市场定位问题

 

文旅小镇首先要对它的旅游市场做一个总体定位。除了某几个独特的古城,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其他绝大多数文旅小镇不可能做到服务远方市场,很难吸引到远方市场的游客,其主要服务于一级客源市场(两小时车程)。我认为,应该定位为周边旅游产品或周末休闲游的产品,不要好高骛远。有了总体定位以后,就会清楚知道小镇的市场在哪儿?游客群体是怎样的消费特点?景观系统和景区商业动线如何规划等问题。

 

3. 考察项目要用行业视角,不要看不起已经存在的市场

 

操盘手去考察项目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项目的缺点或表面现象,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已经存在、被认可的市场,要抱着客观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它的旅游吸引物究竟是什么?思考项目的整个商业模式,它到底是靠门票赚钱,还是靠门票拉动市场?靠旅游商品来赚钱,还是靠旅游商品拉动市场?还是靠景区服务来拉动市场?这些问题都不可轻易下结论,需要操盘手认真的考察和辨别。

 

如何避开“雷区”

 

文旅小镇的繁荣不可一跃而就,是大量的从业者精雕细琢出来的,需要耐心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培养市场,完善产品,做好服务。

 

1. 属地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每一个小镇都有其独特性,运营的时候需要扬长避短。所以说,深刻的认识属地市场,才是运营的第一步。属地市场是基础,如果连属地市场都做不好,就很难做好远方市场。要想做好属地市场,就要在项目里体现出属地特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商业品质与地方特色不是相互排斥,是可以相容的。

 

2. 做好计划运营

 

在年前或年初的时候要做好整年的运营计划。除了小镇的常态活动以外,在年度的每个月做什么活动?每个节庆如何来打造?商业如何来管理?怎么与商户互动?这些都要统筹安排到,不能在问题出现了,才去想解决方案。

 

3. 小镇需要培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特色小镇要想良好的运营起来,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市场培养,最初的3到5年,都是需要付出的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使用资金计划中,要留出市场培养起的费用预算。

 

总之,文旅特色小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旅游的属性,又有商业的属性,还有地产的属性,是需要长线运营的项目,在策划规划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运营的因素,为小镇的长线运营打下基础。

 

 

 

 

下节课程预告

 

 

 

新旅界商学院将邀请到中国扶贫开发服务公司旅游扶贫事业部副总经理梁大伟

 

梁大伟具有旅游扶贫领域深耕多年的实战经验,将围绕“旅游精准扶贫应该怎么做”这一话题,给大家带来线上分享和互动问答。

文旅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在国家不断释放利好信号的政策引导之下,变得如火如荼,但是繁荣之余,部分文旅特色小镇的运营现状也引起了行业人士的诸多担忧。

 

5月9日,新旅界成长营公开课邀请到特色小镇运营专家唐晓飞,从实践操作的层面,就文旅特色小镇运营不同阶段的几个致命问题,与成长营的学员做一些探讨。

 

 

(本文根据唐晓飞5月9日在新旅界成长营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为全部课程的1/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回看。)

 

导师 | 唐晓飞

整理 | 马艺铭

 

特色小镇运营中的几个“坑”

 

文旅小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做出细致切实的市场调研,确定项目总体定位,为后续的良性运营做好铺垫。但文旅小镇是新生事物,由于经验不足,项目方在期初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导致后期不得不整改,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文旅小镇的商业形式属于文旅商业步行街,区别于城市商业体

 

从特色小镇项目立项开始,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属性上来看,文旅小镇的商业业态是以街区型的文化旅游为主。因此,业态布局上,要注重旅游属性,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完全做旅游业态,也要兼顾到在地消费和属地化消费特性。

 

如果完全做旅游业态,忽略了本地的市场,就会导致在小镇商业街在客流量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难以维持理想的开门率。

 

另外,在规划和策划阶段,就要把整个项目的商业动线、旅游动线,文化动线、人流动线综合考虑到一起。使得游客能够按照我们所预想的节奏来游玩和消费,由此实现商业价值,拉高人均消费。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物流动线和车流动线的规划,要与后期的运营相结合。车流和物流动线牵扯到诸多后期运营环节,比如店铺铺货、垃圾清运、油烟排放等。现在一些比较早的古城,像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都存在着垃圾车和游客走同一条线路的情况,这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观光体验感。同时,物流和车流动线的合理规划,对后期运营成本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导览系统是文旅商业步行街的标识系统,在景区里具有权威性。在实际操盘中,我们会发现游客对导览系统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工作人员的口头指引。

 

2. 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要提前考虑在运营阶段如何转化

 

诸多文旅小镇都具备水系景观,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除了水费,还要交资源费,如果小镇没有活水水源支撑,那么这会是不小的开支。

 

另外开支比较大的就是公共区域的保洁费、照明费及安保费用,这些公共区域的费用最好不要分摊到商家身上,如果这些费用都由商家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负担通过商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将对整个小镇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前期我们要在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方面周密考虑,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经营等手段进行转化。

 

3. 商业区域的容积率不是越高越好

 

目前特色小镇开发商和投资人大多脱胎于地产行业,一般都会认为容积率越高越好,但事实上容积率高,建安成本(建安成本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简称,包括建材费、人工成本、机器使用费、水电线路安装费等)也会相应的较高,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情。

 

那么容积率达到多少才是最佳的?我认为,要在投入单价、物业市场价值和物业使用坪效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物业单价较高、使用坪效更高的积率才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多数文旅小镇项目的位置都比较偏僻,所以容积率尽量不要做的太高,做到0.3-0.5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在城市核心区,做到0.3-0.5就比较低了。当然具体做到多少,还需要综合上文提到的三个方面因素来考虑。

 

4. 高科技互动项目的上马需要谨慎

 

目前较多的投资人由于年长的关系,倾向于将高科技项目投放在小镇里,他们通常会认为高科技互动项目体验度高,互动性强,并且又能突出自己小镇的文化氛围和主题。

 

但事实上高科技互动项目,有几个先天性缺憾:第一,保鲜度差,游客体验过一两次后,可能就不再想去了。第二,技术淘汰的快,可能你上半年刚做好,到了下半年,新的技术已经淘汰了这种玩法,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了。

 

另外,高科技项目难以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不管是5D还是7D,对于游客而言都是3D,3D以上体验感基本上是一样的。它的独有性也很难把握,因为凡是只要掏钱就能做到的事,那么你想做到独有性就非常难,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在高科技互动项目上,投资人需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自信。

 

5. 演艺项目的上马,要做好评估

 

大型演艺项目的运营难度系数很高,在国内市场上,演艺项目是重渠道的文旅产品,需要运营团队对市场熟悉,对渠道运作非常了解。另外,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只关注这个演出形式的独有性,或者演出内容的吸引力有多强,但往往忽略了,演艺项目落地后每日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日常运营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就会造成项目后期的运营压力。

 

目前演出行业有人提出了演出项目“小而美”的概念,我本人对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从我的运营经验来看,也不见得能取得市场认同。演出项目究竟应该是大型(实景)、还是“小而美”。不是由投资人或者策划师想象出来的,是游客的接受度决定的,大型演出的市场表现下滑之后,不一定小型演出的就能好卖。

 

大型演出项目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团队游客市场的变化,要找到真正有“出路”或者卖点的演出产品,而不是演出形式和规模的问题。我认为演出产品要根据消费需求,做好业态的生态组合才是出路。

 

6. 提前做好税务筹划

 

小镇项目的商业部分基本属于商业地产,如果是物业自持或返租,就需要提前做好房产税的税务筹划。因为房产税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主要有两种收税方式:第一是每年度税费,原值×70%×1.2%;第二是,房屋年度租金×12%。

 

 小镇操盘的几个“忌讳”

 

作为一个文旅小镇项目的决策者,应该对文旅小镇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不能凭感觉决策,要做好行业调研。

 

1. 关于小镇门票的收取问题

 

目前来看,收门票的文旅小镇,里面的商业都不太强;不收门票的小镇,商业都做的还不错。但是,要想将两者同时做到最好,难度是很大的。如果既想把商业做好,还要收取门票,要对市场做一个周密的调研,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切忌盲目自信,异想天开。

 

另外,商业行为都是存在风险的,并不是说自营就一定可以赚钱。自营业态在整个项目股份中的占比多少,需要做周密的核算。

 

2. 关于小镇项目的旅游市场定位问题

 

文旅小镇首先要对它的旅游市场做一个总体定位。除了某几个独特的古城,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其他绝大多数文旅小镇不可能做到服务远方市场,很难吸引到远方市场的游客,其主要服务于一级客源市场(两小时车程)。我认为,应该定位为周边旅游产品或周末休闲游的产品,不要好高骛远。有了总体定位以后,就会清楚知道小镇的市场在哪儿?游客群体是怎样的消费特点?景观系统和景区商业动线如何规划等问题。

 

3. 考察项目要用行业视角,不要看不起已经存在的市场

 

操盘手去考察项目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项目的缺点或表面现象,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已经存在、被认可的市场,要抱着客观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它的旅游吸引物究竟是什么?思考项目的整个商业模式,它到底是靠门票赚钱,还是靠门票拉动市场?靠旅游商品来赚钱,还是靠旅游商品拉动市场?还是靠景区服务来拉动市场?这些问题都不可轻易下结论,需要操盘手认真的考察和辨别。

 

如何避开“雷区”

 

文旅小镇的繁荣不可一跃而就,是大量的从业者精雕细琢出来的,需要耐心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培养市场,完善产品,做好服务。

 

1. 属地市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每一个小镇都有其独特性,运营的时候需要扬长避短。所以说,深刻的认识属地市场,才是运营的第一步。属地市场是基础,如果连属地市场都做不好,就很难做好远方市场。要想做好属地市场,就要在项目里体现出属地特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商业品质与地方特色不是相互排斥,是可以相容的。

 

2. 做好计划运营

 

在年前或年初的时候要做好整年的运营计划。除了小镇的常态活动以外,在年度的每个月做什么活动?每个节庆如何来打造?商业如何来管理?怎么与商户互动?这些都要统筹安排到,不能在问题出现了,才去想解决方案。

 

3. 小镇需要培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特色小镇要想良好的运营起来,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市场培养,最初的3到5年,都是需要付出的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使用资金计划中,要留出市场培养起的费用预算。

 

总之,文旅特色小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旅游的属性,又有商业的属性,还有地产的属性,是需要长线运营的项目,在策划规划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运营的因素,为小镇的长线运营打下基础。

 

 

 

 

下节课程预告

 

 

 

新旅界商学院将邀请到中国扶贫开发服务公司旅游扶贫事业部副总经理梁大伟

 

梁大伟具有旅游扶贫领域深耕多年的实战经验,将围绕“旅游精准扶贫应该怎么做”这一话题,给大家带来线上分享和互动问答。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