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11:02:39 研学旅行气象站
青少年营地发展迎来明显的“起量”阶段。
2024年10月25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在绍兴举办。会上,殷英梅博士代表联合课题组(中国旅游研究院研学旅游课题组&ICE营地研究院)发布《中国青少年营地发展报告》,从青少年营地的概念梳理、历史沿革、我国青少年营地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思考等方面分享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报告指出,社会和产业界应该拓宽对青少年营地的认知,不能仅将其视为一处地理空间,而是要从空间、内容、人群和功能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认知。青少年营地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他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需要提供服务,以群体生活、体验形式和户外方式为特征的营地类型。
现代意义上的青少年营地起源于美国,并在一百多年间在全世界形成了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局面。在多元力量的推动下,演变出了多元的产品形式、不同的发展模式、营地所能发挥的功能也日益深化,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关注的、对社会发展极具意义的产业。
与全球营地发展状况相比,我国青少年营地概念引入较早,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却比较晚近。在政府、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青少年营地走过了一条从小众到大众,从公益性到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现在正在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政府、需求和供给在青少年营地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政府定调了青少年营地的发展方向,围绕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目标,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了青少年营地在全国的布局和推广。但是,多个部门的共同介入,也在客观上引发了中国青少年营地话语体系不一致、标准不统一以及多头管理等现实问题。
在2016年研学有关的系列政策发布以后,营地需求正式开始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但不论是B端需求还是C端需求,对营地功能和作用的认知仍比较不足,真正因为了解而选择的高品质需求不足。社会的营地消费折射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属性和阶段特征。产品选择上,呈现出对低价格和短时长产品的偏爱,消费动机功利性明显,想要解决的是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显性问题,更加关注孩子是否被妥善照顾,吃住是否舒适等外在可见的产品维度,在消费评价上,更加看重直观可见、现实可评的效果,对于营地能给孩子带来的长期助益认知不足。从营地消费结果来看,家长对营地消费反馈并不理想,在营地课程、管理、价格等方面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但是,近九成的消费者表示愿意继续购买营地产品,说明中国家庭对于营地消费的惯性和粘性正在形成。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近十年来,尤其是2016年研学系列政策发布以来,青少年营地发展迎来明显的“起量”阶段。呈现出公私两轨并行,单一营地和复合业态的营地并存的态势。然而,青少年营地起量之后又面临运营难题。在课程设计与执行、人才招聘与使用、营地经营与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现实的压力。营地的盈利情况不够理想,在最近一年里,四分之一的营地亏损运营,三成以上的营地在接待量、人均消费等细分维度上出现了下降。面对运营难题,很多一线企业开始积极谋求破局之道,比如在细分市场上占据领军地位、拓展新的运营模式、下沉客源市场等。行业问题的出现,打击了部分企业的信心,青少年营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秩序开始变得混乱,且已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但尽管问题很多,九成以上的从业主体仍然十分看好青少年营地的发展前景。
我们不能仅仅把青少年营地视为一门赚钱的生意,而是要看到营地在培养健康积极的青少年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要将青少年营地的发展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布局和谋划全国青少年营地的发展,才是其应有的定位高度。
相关文章